第二章 中医文献的命名
古代中医文献和现代中医、西医文献都有所不同,不论从书籍的名义、部类、分科上来看,还是从文字语言、内容体例上来看,均有它自己的特点。如果我们不瞭解中医文献的一般特点,在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时,就难以很方便地获得这些资料。
中医文献浩如烟海,由于各自的中医学科专业不同、研究的对象、层次、问题不同,因而各自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内容也不一样。固然,你可以查阅图书目录,不过直至现在,还没有一种分类完备、著录齐全、可以满足形形色色各种需要的理想图书巨录。即使有了这种理想的目录,所看到的也只是第二手资料,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考证,非查第一手资料即原始著录的目录书不可。
目录是治学问津的向导,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。但是,各种目录书体裁不一、形式各异,只有我们具有驾御目录书的能力,才能更好的运用目录,发挥目录的作用。例如不少目录书,它并不著录书籍的名义、分科、体裁等等。如果我们不瞭解这些,查阅起来就有困难。有些虽然是一些基本常识,但对于初学入门还是很重要的。何况有不少目录书的著录,也时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疏略和错误。
中医文献的命名十分庞杂,可以说是五花八门,有的非常生僻、古怪。如果单看书名,没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和中医基础,就不知它是一部什么内容的著作,甚至连属于什么部类都难以捉摸。如明·龚廷贤《云林神彀》、清·张志聪《侣山堂类辨》、清·曹存心《琉球百问》、清·张惟善《几希录》等。比较容易理解的书名,是带有与医药有关的一些“关键词”或“关键字“。如:医疾脉证,方治诊病,炮炙修事,本草药性。例如金·刘完素《习医要用直格》、明·万宁《万氏医贯》、清·张璐《张氏医通》:宋·夏子益《奇疾方》、宋·刘元宾《通真子脉赋》、明·吴崑《脉语》、明·佚名《人元脉影归指图说》、明·吴球《诸证辨疑》、明·张介宾《杂证谟》、清·陈士铎《辨证录》、他如清·王子接《绛雪园古方选注》、明·戴元礼《平治荟萃》、明·李中梓《诊家正眼》、明·唐椿《原病集》、明·缪希雍《炮炙大法》、清·张叡《修事指南》、明·李中立《本草原始》、清·王逊《药性纂要》等,不一一详举。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书名非常难懂,但也有一些规律,我们初步把它划分为十种类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