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灵枢》卷十:半夏汤
半夏秫米汤(《兰台轨范》卷七)。
半夏10克 秫米15克
化痰和胃。主痰饮内阻,胃气不和,夜不得卧。
上二味,以流水600毫升,煮取360毫升,每次服180毫升,一日二次分服。
方出《外台》卷十引《必效方》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一八三:半夏汤
半夏(洗)4两,茯苓4两,橘皮3两,白术3两,生姜5两,槟榔10颗。
上切。
上气。
以水1斗,渍1宿,煮取2升7合,分3服。更加甘草3两,人参2两,前胡2两,紫苏1两。
忌羊肉、桃李、雀肉、醋物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三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焙)3分,人参3分,柴胡(去苗)3分,麦门冬(去心,焙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半两,竹茹半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芦根(锉)半两,甘草(炙,锉)1分。
上为粗末。
上焦壅热,食饮不下,呕吐,两胁痛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5片,同煎至8分,去滓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三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)5两,白术3两,赤茯苓(去黑皮)2两,人参2两,桂(去粗皮)2两,甘草(炙)2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2两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留饮不除,胸中痰冷。冷痰癖饮,胸膈痞满,呕逆不止。
每服5钱匕,以水1盏半,加生姜半分(切),同煎取1盏,去滓温服,日2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六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姜汁制,焙)1两,前胡(去芦头)1两,紫菀(去苗土)1两,人参3分,诃黎勒(煨,取皮)3分,杏仁(去皮尖双仁,炒)3分。
上为粗末。
咳嗽呕吐,心胸满闷,不下饮食。
每服3钱匕。水1盏,加生姜1枣大(拍碎)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七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去滑)1两,干桑叶6两,干姜(炮)1分。
上为粗末。
上气,呕逆不食。
每服3钱匕,加生姜5片,浆水1盏,煎至6分,去滓,稍热服,不拘时候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七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去滑,焙)3分,白术1两,人参1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半两,厚朴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2两。
上为粗末。
上气呕吐,不能下食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5片,大枣3个(擘破)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日3次
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一:半夏汤
半夏(陈者,汤洗去滑,焙干)1两,葶苈(纸上炒)1两,麦门冬(去心,焙干)2两,芦根(锉碎)3两。
上为粗末。
脾积,冷气痞结,胸满痰逆,四肢怠堕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小麦净淘半合,生姜半枣大(切),同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夜卧各1服。
如病人瘦弱,加桂心、柏子仁各1两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一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焙干)1两半,桑根白皮(炙,锉)1两半,细辛(去苗叶)1两半,前胡(去芦头)1两半,桔梗(炒)1两,甘草(炙,锉)1两,贝母(去心)1两,柴胡(去苗)1两,人参1两,诃黎勒(微煨,去核)1两,白术1两。
上为粗末。
肺积,息贲咳嗽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大枣3个(擘破),生姜半分(拍碎)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食后、夜卧各1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二:半夏汤
半夏2两(汤洗去滑,炒黄),桂(去粗皮)3两,干姜(炮)1两,蜀漆1两半,甘草(炙,锉)半两,人参半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半两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脚气冲上入腹,腹急,气上胸膈,真气欲绝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空腹、日午,晚间各1次。初服稍停药力,恐气上不得下,宜减之。
《千金》卷八:半夏汤
半夏1升,生姜1升,芍药3两,茯苓3两,桂心3两,橘皮3两,五味子3两,附子5两,白术4两,甘草2两,大枣30个,大麻仁1升(熬研为脂)。
温中下气。主脾寒,言声忧惧,舌本卷缩,嗔喜无度,惛闷恍惚,胀满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斗2升,煮取3升,去滓,下大麻脂,更上火1沸,分3服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合《近效》白术附子汤、桂枝汤、二陈汤三方,但加麻仁、五味以滋术、姜、半夏之燥,而风毒化脾寒散矣。
《千金》卷七:半夏汤
半夏1升,桂心8两,干姜5两,甘草2两,人参2两,细辛2两,附子2两,蜀椒2合。
脚气上入腹胸,急上冲胸,气急欲绝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斗,煮取3升,分为3服。初稍稍进,恐气冲上,格塞不得下,小小服,通人气耳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脚气用补,乃证治之变。此以病久正气伤惫,浊邪亢剧,不得已而用四逆加人参汤,更加半夏、蜀椒、桂心、细辛专散入腹冲胸浊阴之气为急,若兼攻外毒,则救里势分不能克济专攻矣。观方后服法,一以元气式微,难胜骤补;一以病气悍逆,虑其格塞;一以药力峻温,恐其僭上,所以只宜小小服之,以通人气,非洗心体会,不知谅人元气之奥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四:半夏汤
半夏1两(汤洗去滑)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脚气。
以生姜汁1升,煎取4合,空心顿服。间日服1剂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二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切,焙)1升,槟榔仁7枚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脚气冲心,烦闷气急,坐卧不安。
以水7升,煮取2升,去滓,分温3服,如人行4-5里1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五:半夏汤
半夏8两,宿姜8两,茯苓3两,白术3两,杏仁3两,竹叶(切)1升,橘皮4两,芍药4两,大枣20个。
承气,泄实热。主脾劳实,四肢不用,五脏乖反胀满,肩息,气急不安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斗,煮取3升,分4服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脾劳津耗则浊气逆满不安,故以橘、半、苓、术涤痰,宿姜、大枣安中,杏仁、竹叶泄热,芍药收敛阴气。
《杏苑》卷四:半夏汤
白术3钱,生姜3片,半夏8分,茯苓1钱,泽泻8分。
中气亏败,以致津液凝聚成痰,阻塞经络,妨碍升降,以致水液不能回渗,独流大肠,而为溏泄,小便短少。
上(口父)咀。水煎熟,空心服。
《叶氏女科》:半夏汤
陈皮(去白,盐水炒)1钱,半夏(姜制,炒黄)1钱,茯苓1钱,子芩(酒炒)8分,枳壳(麸炒)8分,紫苏8分,甘草(炙)5分。
妊娠2月,气血不足,胎气始盛,逆动胃气,恶心呕吐,饮食少进。
加生姜1片,水1钟,煎7分,食远服。
《古今医彻》卷二:半夏汤
半夏1钱,茯苓1钱,炙甘草3分,桑白皮1钱,广皮1钱,泽泻7分,白术1钱。
水逆而喘。
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
《古今医彻》卷四:半夏汤
半夏1钱,茯苓1钱,厚朴5分,炙甘草3分,广皮1钱。
妊娠阻恶不食。
加竹茹1团,生姜3片,熟砂仁末7分,水煎服。
内热,加条芩1钱;胃寒,加藿香1钱;虚,加人参1钱。
《医方类聚》卷五十三引《神巧万全方》:半夏汤
半夏1两(汤洗7遍),葛根2两,桂心1两,麻黄(去节)1两,芍药1两,甘草半两(炙)。
上为散。
太阳与阳明合病,不利但呕者。
每服4钱,水1盏,加生姜、大枣,煎5分,热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炒干)1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甘草(炙)1分,槟榔(锉)3分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半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半两。
上为粗末。
伤寒后上气,咽喉不利,胸膈多痰,气逆。
每服5钱匕,用水1盏半,加生姜1分(拍碎)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后温服。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一九引《王氏集验方》:半夏汤
半夏、干姜各等分。
干呕吐逆痰沫出者。
以浆水1升半,煮取1半,顿服之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二:半夏汤
半夏(为末,生姜汁和作饼,晒干)1两半,酸枣仁1两半,黄芩(去黑心)半两,远志(去心)1两半,山栀子(去皮)1两半,赤茯苓(去黑皮)1两半,秫米3大合。
上为粗末。
胆实热,口苦,冒冒气满,食饮不下,咽干心胁痛,不能转侧,头目连缺盆皆痛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5片,生地黄半分(切),煎至8分,去滓,食后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去滑,切,焙)3两,人参2两,赤茯苓(去黑皮)4两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霍乱,心下痞满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1枣大(拍碎),煎至6分,去滓温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六:半夏汤
小茯苓汤
半夏1升,生姜1斤,茯苓5两,桂心5两。
逆气,心中烦闷,气满呕吐,气上。
本方方名,《普济方》引作“小半夏茯苓汤”。
少气,加甘草3两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《金匮》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心下痞,膈间有水气,眩悸。《千金》祖《胡洽方》加桂一味,上摄虚阳,下导水逆,岂但治呕吐而已哉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三:半夏汤
半夏(汤浸去滑7遍)2两,射干1两,干姜(炮)1两,紫菀(去苗土)1两,桂(去粗皮)1两,当归(切,焙)1两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1两,独活(去芦头)1两。
上为粗末。
咽喉生疮,嗽唾如鲠,语声不出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煎至1盏,去滓温服。
病久者,加大黄1两半;初秋夏月暴雨冷,及天行暴热,喜怒伏于内,宜加生姜2两,干姜、茱萸、枳实各1两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切,焙)1两,人参3分,甘草(炙,锉)3分,栝楼根(锉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石膏1两1分,小麦1两半,赤小豆1分,吴茱萸(汤洗,焙干)1两半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咽喉中如有物妨闷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3片,大枣2个(擘破),同煎至8分,去滓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五○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生姜汁制,晒干)1两,人参1两半,厚朴(去粗皮,生姜汁炙)1两半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1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,槟榔(锉)1两。
上为粗末。
妇人数经分娩,血风委积,肌体羸瘦,面无颜色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半分(切),同煎7分,去滓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五五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)2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2两,甘草(炙,锉)1两半,当归(微炙)1两半,黄耆(锉)1两半,阿胶(炙令燥)2两,人参1两,黄芩(去黑心)1两,旋覆花1两。
上为粗末。
妊娠卒下血不止,腹痛,手足寒热,腰背酸疼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葱白2寸,生姜半分(切)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四:半夏汤
半夏半两(生姜汁淹浸1宿,切,焙),贝母(去心)1两,柴胡(去苗)1两,猪牙皂荚(炙,去皮)半两,甘草(炙)半两。
上为粗末。
产后咳嗽痰壅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5片,同煎7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八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切,焙)1两,白薇(炒)2两,干姜(炮)半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。
上为粗末。
乳石发热,干呕烦热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八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浸7遍,焙),黄芩(去黑心)2两,土瓜根2两,赤茯苓(去黑皮)3两,桂(去粗皮)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,白术1两。
上为粗末。
乳石发,体黄瘦,不能饮食,心腹痞结,起居腰背急痛,嗜卧。
每服5钱匕,水两盏,加生姜1枣大(拍碎),大枣2枚(擘),煎至8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卫生总微》卷十:半夏汤
半夏(好者)1两,(汤浸洗7次,切,焙干),陈粟米3分(陈粳米亦得)。
脾胃虚寒,吐泻,及有冷痰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钱,水1大盏,加生姜6片,煎至4分,不拘时候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焙)2两,甘草(炙)1两,人参1两,前胡(去芦头)1两,桂(去粗皮)1两。
上为粗末。
霍乱气厥,呕哕不得息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分(切),豉50粒,煎至7分,去滓温服。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五○引《济生》:半夏汤
半夏(汤泡7次)、白术、茯苓(去皮)、人参、橘皮(去白)、附子(炮,去皮脐)、木香(不见火)、桂心(不见火)、大腹皮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肉虚极,体重,胁引肩背不可以动,动则咳嗽,胀满,留饮痰癖,大便不利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钱,水1盏半,加生姜5片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千金》卷十六:半夏汤
半夏1升,生姜8两,前胡4两,茯苓5两,甘草1两,黄芩2两,人参2两,杏仁3两,枳实3两,白术5两(一方用栀子仁2两)。
胸中客热,心下烦满,气上,大小便难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3升,分3服,胸中大热者,沉冷服之。
大小便涩,加大黄3两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胸中客热,良由风热内陷所致,故以前胡、黄芩、杏仁开提于上,枳实、半夏、生姜疏豁于中,参、术、苓、甘护持正气,不使伤犯津液,自然胃气安和,二便如常矣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焙干为末,以姜汁和作曲,焙干)2两,杏仁(去皮尖双仁,麸炒,研)2两,木香半两,桂(去粗皮),陈橘皮(去白,炒)2两,甘草(炙,锉)1两,干姜(炮)3分。,
上为粗末。
消食,温胃,止逆。主冷痰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3片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保命集》卷中:半夏汤
半夏曲半两,茯苓半两,白术半两,淡桂1钱半,甘草(炙)2钱半。
上为细末。
霍乱转筋,吐泻不止。
渴者凉水调下,不渴者温水调下,不拘时候。
《保命集》卷下:半夏汤
半夏曲1两半,桂7钱半(去皮),大黄5钱,桃仁30个(去皮尖,炒)。
上为细末。
胎衣不下,或子死腹中,或血冲上昏闷,或暴血下,及胞干而不能产者。
先服四物汤2-3服,次服半夏汤3钱,加生姜3片,水1盏,煎去3分。食后如未效,次服下胎丸。
《普济方》卷一九八引《卫生家宝》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次)1两,白茯苓1两,青皮(去白)1两,陈皮(去白)1两,枳壳(去瓤,炒)1两,桔梗(炒)1两。
上为锉散。
消痰逐饮。主疟疾,暑毒。
每服3钱,水1盏半,加生姜10片,煎至7分,温服。
《续易简》卷三:半夏汤
半夏(汤洗)2钱半,藿香(洗,去梗)2钱半,羌活2钱半,川芎2钱半,黑牵牛半两。
上为细末。
痰疟,头痛,才食即吐。
每服2钱半,食后熟汤调下,和滓服。以吐涎为度;未吐更进1服。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五引罗监税方:半夏汤
南星4两,半夏4两,生姜半斤,皂角2挺。
痰饮。
上以白水淹过得药1寸许,同煮干,仍用温水浴过,锉片,晒干为末,加丁香、缩砂各半两,甘草1两半,再入熟粟米粉半升,空心,沸汤点服。
《三因》卷八:半夏汤
茯苓2两,白术2两,杏仁(麸炒,去皮尖)2两,橘皮2两,芍药2两半夏(汤浸7遍)4两。
上锉散。
脾劳实热,四肢不和,五脏乖戾,胀满肩息,气急不安。
每服4钱,水1盏半,加生姜7片,大枣2个,煎7分,不拘时候服。
《外台》卷十引《古今录验》:半夏汤
当归2两,防风2两,黄耆2两,柴胡半斤,细辛1两,麻黄(去节)1两,人参1两,杏仁50粒,桂心3两,半夏1升(洗),大枣20枚,生姜5两,黄芩1两。
上切。
上气,五脏闭塞,不得饮食,胸中胁下支胀,乍去乍来,虚气结于心中,伏气住胃管,唇干口燥,肢体动摇,手足疼冷,梦寐若见人怖惧。
以水1斗,先煮麻黄1沸,去上沫,更入水1升及诸药,煮取5升,分为5服,日3夜2。
忌羊肉、生葱、生菜、饧等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九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7遍)4两,厚朴(去粗皮,姜汁炙)3两,赤茯苓(去黑皮)2两。
上为粗末。
霍乱,心下逆满,吐逆。冒闷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枣大(拍碎),煎至1盏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千金》卷十六:半夏汤
半夏1升,桂心4两,生姜8两。
胸满有气,心腹中冷。
上(口父)咀,以水7升,煮取2升,1服7合,日3次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以姜、半开胸中痰满,桂心散腹中冷气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五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炒令干)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3分,白术3分,枳壳(去瓤,麸炒)半两。
上为粗末。
伤寒痞满呕哕,心下悸,不能食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分(拍碎),同煎至7分,去滓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七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焙)1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1两,人参1两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,桔梗(炒)1两,青橘皮(汤浸去白,焙)1两,柴胡(去苗)1两,防风(去叉)1两,前胡(去芦头)1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白芷1两,紫菀(去土)1两,款冬花1两,厚朴(去粗皮,生姜汁炙)1两半,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半。
上为粗末。
胃热肠寒,冷热不匀,善食数饥,入腹胀痛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3片,煎至1盏,去滓,稍热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:半夏汤
半夏1升,生姜1两,黄芩1两,茵陈1两,当归1两,前胡2两,枳实2两,甘草2两,大戟2两,茯苓3两,白术3两。
酒僻荫胸,心胀满,骨肉沉重,逆害饮食,乃至小便赤黄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斗,煮取3升,分3服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茯苓丸治胸中寒饮,故用蜀椒、干姜;半夏汤治胃中热痰,故用黄芩、生姜。此方中前胡、甘草则前方杏仁之意,此方中大戟即前方甘遂之意,其余则两方并用,总皆健运中气之品,中气健运虽根本,虚劳药无不应,酒疸无容留之患矣。
《千金》卷十七:半夏汤
半夏1升,生姜5两,桂心5两,橘皮4两。
逆气心腹满,气上胸胁痛,寒冷心腹痛,呕逆及吐不下食,忧气结聚;亦治霍乱后吐逆腹痛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7升,煮取3升,分4服,日3夜1。人强者,作3服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此方专以破气为主,故于七气汤中除去人参、甘草,易入橘皮以破滞气。
方出《圣惠》卷四十五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二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切,焙)2两,桂(去粗皮)1两半,槟榔(锉)3分。
上为粗末。
脚气冲心,烦闷气急,坐卧不安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半分(拍碎),同煎至7分,去滓温服。以微利为度。
《苏沈良方》卷五:半夏汤
齐州半夏7枚(炮裂,4破之),皂角(去皮,炙)1寸半,甘草1寸,生姜2指大。
急下涎,定喘下痰。主
水1碗,煮去半,顿服。
《朱氏集验方》卷五:半夏汤
半夏21个(每个切作4块,煨),姜1块(煨),甘草1寸(煨),皂角1寸(煨,无虫蛀者,去皮)。
上为粗末。
嗽。
水2碗,煎1碗服。
《云歧子脉诀》:半夏汤
制半夏1两,茯苓2两。
呕逆,寒在上焦,脉缓者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两,水1盏,加生姜7片,煎至一半,去滓食后服。不呕吐者止,不止者再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五:半夏汤
半夏1两(汤洗7遍,炒干)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半两,人参半两,白术1两半。
上为粗末。
伤寒后胃气逆冷,食已呕哕,即欲吐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1分(拍碎),煎至7分,去滓温服,日2次。
《普济方》卷一六五:半夏汤
半夏曲1两,神曲1两(微炒),麦糵半两(炒),甘草2两,生姜6两(去皮,湿纸裹,慢火煨熟,切作片子,烂研,同上4味捏作饼子),杏仁1两半,丁香半两(焙),陈皮,盐4两(炒)。
上为细末。
痰饮不利,胸膈痞闷,不思饮食。
每服1-2钱,沸汤点之。
《千金翼》卷五:半夏汤
半夏1升(洗),生姜5两,茯苓4两,厚朴4两。
妇人胸满,心下坚,咽中贴贴如有炙腐,咽之不下,吐之不出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6升,煮取3升,分3服。
《普济方》卷二三三:半夏汤
半夏3两(洗),麦门冬3两(去心),酸枣仁2两,甘草2两(炙),桂心3两,黄芩2两,萆薢2两,人参2两,茯苓4两,远志半两,秫米1合,生姜半分。
虚劳,闷不得眠。
水煎服。
《普济方》卷三九五:半夏汤
五苓散加生姜、半夏。
小儿吐泻发搐,觉有痰者。
水煎服。吐了痰,泻亦止,惊自退。
《圣惠》卷九:半夏汤
半夏3分(汤洗7遍去滑)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人参1两(去芦头),厚朴2两(去粗皮,涂生姜汁炙令香熟)。
上为散。
脾胃痰滞,伤寒4日呕哕频烦,头疼大渴。
每服3钱,以水1中盏,加生姜半分,煎至5分,去滓稍热服,不拘时候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姜汁制)2两,黄芩(去黑心)2两,旋覆花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2两,麦门冬(去心)2两,桑根白皮2两,大腹(连皮子,锉)5颗。
上为粗末。
江东脚气,始脚胫酸重,恶心,头旋呕吐,腹中刺痛,胸中塞闷,时憎寒壮热如疟状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大枣2个(擘破),生姜1分(拍碎),煎取7分,去滓,空腹服。
《幼幼新书》卷三十四引《婴孺方》:半夏汤
半夏8个,棘刺(西者)半升,麦门冬半两,人参1两,甘草(炙)1两。
上切。
咽喉不利乳。
水3升,煮1升,稍稍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六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切,焙)2两,麻黄(去节煎,掠去沫,焙)3分,杜蘅3分,芍药3分,枳实(去瓤,麸炒)3分,细辛(去苗叶)3分,杏仁(汤浸,去皮尖双仁,炒)3分,乌梅肉(炒)3分,松萝半两,淡竹叶(切)3两。
上为粗末。
下气除热。主肝劳实热,闷怒,精神不守,恐畏不能独卧,目视不明,气逆不下,胸中满塞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分(拍碎),煎至8分,去滓温服,空腹、食后各1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八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焙)3分,桔梗(锉)3分,槟榔2枚(煨,锉),桑根白皮(炙,锉)半两,百部(焙)半两,贝母(去心,炒)半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,款冬花半两,吴茱萸(水浸1宿,焙干,炒)半两,紫菀(去苗土)半两,泽漆叶1分,旋覆花1分。
上为粗末。
虚劳上气咳嗽,兼肺劳涕唾稠粘,及有脓血,皮肤干焦,作则寒热,饮食不下,喘息不调,日渐瘦悴,坐卧不得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半分(拍碎),大枣2个(擘),煎至7分,去滓,空腹温服,日午、夜卧再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八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焙干)半两,槟榔半两,柴胡(去苗)1两,桔梗(炒)1两,人参1两,赤茯苓(去黑皮)1两,白术1两,陈橘皮(去白)3分。
上为粗末。
虚劳。寒热进退,痰饮不消,四肢拘急,手足时冷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分(拍碎),煎至1盏,去滓,空腹分温2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八:半夏汤
半夏(汤浸去滑,焙干)1两,陈橘皮(汤浸去白,炒)2两,芍药1两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半,白术1两半,杏仁(汤浸,去皮尖双仁,别研)1两半。
上六味,除杏仁外,粗捣筛和匀。
虚劳。脾胃气滞,胸膈痰壅,食即呕吐。
每服5钱匕,用水1盏半,加大枣2个(擘破),生姜1分(拍碎),煎至1盏,去滓,分温2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7遍,炒干)2两,白茯苓(去黑皮)4两,糯米(炒黄)1合。
上为粗末。
虚劳,发烦不得眠。
每服5钱匕,以东流水1盏半,加生姜半分(拍碎),煎至1盏,去滓,空腹温服,日2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二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焙干)3两,芎藭1两半,细辛(去苗叶)1两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半,干姜(炮)1两半,人参1两半,当归(切,焙)1两半,桂(去粗皮)1两,甘草(炙,锉)1两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,杏仁30枚(汤浸,去皮尖双仁,生研)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止痛益气。主脉极虚寒,咳嗽心痛,喉中介介如梗,甚则咽肿喉痹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枣大(拍碎),煎至1盏,去滓,分温2服,早、晚、食后各1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八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焙,切)3两3分,人参1两3分,白茯苓(去黑皮)2两半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霍乱,心下坚满,妨闷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半分,切,煎至1盏,去滓温服,如人行8-9里再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二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焙)3两,白术1两,赤茯苓(去黑皮)1两,人参1两,甘草(炙,锉)1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,陈橘皮(去白,焙)1两,桂(去粗皮)1两半。
上为粗末。
肉极虚寒,脾咳右胁下痛,阴阴引肩背痛,不可以动,动则咳,脾胀满,留饮痰癖,大小便不利,少腹切痛,膈上寒。
每用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半分(拍碎),煎至1盏,去滓,分温2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○三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去滑)1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枳壳(去瓤,麸炒令黄)2两,前胡(去芦头)2两,乌梅肉(细切)半两。
上为粗末。
眼赤肿疼痛;偷针,热客目眦,结成肿疱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枣大(拍碎),同煎7分,去滓,食后、临卧再服。
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三:半夏汤
半夏1钱5分,黄芩1钱,远志1钱,生地黄2钱,秫米1合,酸枣仁(炒)3钱,缩砂1钱5分。
胆腑实热,精神恍惚,寒热泄泻,或寝汗憎风,善太息。
长流水煎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七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去滑,切,焙)2两,生姜2两,陈橘皮(汤浸,去瓤,焙)2两,桂(去粗皮)1两。
上(口父)咀,分作2剂。
气逆,食则呕吐。
每剂水5盏,煎取2盏,去滓,分温2服,空腹饮之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九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炒干)半两,木通(锉)半两,桃仁(汤浸,去皮尖双仁,炒)半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半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葛根半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半两,黄芩(去黑心)半两,羚羊角(镑)1分,升麻1分半,麻黄(去根节)3分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伤寒发汗不解,变成狐惑,寒热无常,心中燥闷,不欲饮食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枣大(拍碎),煎至8分,去滓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九:半夏汤
半夏3两(汤洗7遍,焙令干),黄芩(去黑心)1两半,百合1两半,干姜(炮裂)1两,黄连(去须锉,微炒)1两,人参1两,甘草(炙令赤,锉)半两。
上为粗末。
伤寒百合,兼下利不止,心中愊愊,坚而烦呕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半分(拍碎),大枣3个(擘破),煎至7分,去滓,食后温服,日2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三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焙干)3分,枳壳(去瓤,麸炒)3分,茯苓(去黑皮)3分,前胡(去芦头)3分,木通(锉)3分。
上为粗末。
伤寒后脚气,心烦满闷,不下饮食,呕逆多痰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1分(拍碎),同煎至半盏,去滓,食前温服。
《伤寒论》:半夏汤
半夏桂枝甘草汤、半夏桂甘汤
半夏(洗)、桂枝(去皮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散寒通阳,涤痰开结。主少阴客寒咽痛,伏气咽痛;伏气之病,谓非时有暴寒中人,伏气于少阴经,始不觉病,旬日乃发,脉微弱,法先咽痛,似伤寒,非喉痹之病,次必下利者;少阴病,咽中痛,恶寒呕逆;少阴病,为寒邪所客,痰涎壅塞,其人但咽痛而无燥渴、心烦、咽疮、不眠诸热证。
咽痛:郑某某,女。身体素弱,有痰嗽宿疾,因娶媳期届,心力俱劳,引起恶寒、发热、头痛等证,咽喉疼痛尤剧,卧床不起,吞咽困难,脉象两寸浮缓,咽部颜色不变。治以《伤寒论》半夏汤原方,嘱徐徐咽下,服2剂;寒热、痰嗽、咽痛等顿消,继以扶正而愈。
半夏桂枝甘草汤(《活人书》卷十七)、半夏桂甘汤(《直指》卷二十一)。
1.《古方选注》:少阴之邪,逆于经脉,不得由枢而出,用半夏入阴散郁热,桂枝、甘草达肌表,则少阴之邪,由经脉而出肌表,悉从太阳开发,半夏治咽痛,可无劫液之虞。
2.《伤寒经注》:方中半夏辛温涤痰,桂枝辛热散寒,甘草甘平缓痛。
《外台》卷八引《范汪方》:半夏汤
半夏1升(洗),生姜1斤,橘皮4两。
上切。
心腹虚冷,游痰气上,胸胁满,不下食,呕逆,胸中冷。
以水1斗,煮取3升,分3服。
心中急及心痛,加桂枝4两;腹痛,加当归4两。
忌羊肉、饧。
《医心方》卷九引《范汪方》:半夏汤
人参2两,茯苓2两,生姜3两,白蜜5合,半夏3升(洗)。
胸中乏气而呕欲死,及干呕。
以蜜纳6升水中,烧之百过,以余药合投中煮得3升,分4服。
忌冷食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五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切,焙干)1两,芦根1两,淡竹茹1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1两,人参1两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。
上为粗末。
伤寒干呕,不下食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分(拍碎),同煎至1盏,去滓温服,日2次。
《千金》卷十六引《集验方》:半夏汤
干姜4两,石膏4两,桔梗2两,人参2两,桂心2两,半夏1升,吴茱萸2升,小麦1升,甘草1两,赤小豆30粒。
饮食辄噎。
上(口父)咀。以酒5升,水1斗煮,加大枣20个,去滓,合煮取3升,分3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炒)1两,附子(炮裂,去皮脐)半两,款冬花1两,麻黄(去根节)1两,干姜(炮)1分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伤寒咳嗽,头痛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半分(拍碎),同煎至6分,去滓,食后温服。
《圣惠》卷十三:半夏汤
半夏3分(汤洗7遍去滑),黄芩3分,干姜半两(炮裂,锉),赤茯苓3分,人参3分(去芦头)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黄连1分(去须)。
上为散。
伤寒3-4日,不能卧,但欲起,胸中结热烦闷,脉洪大者。
每服3钱,以水1中盏,加大枣2个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外台》卷七引《广济方》:半夏汤
半夏1升(洗),生姜1斤,桂心6两,槟榔2两(末)。
上切细。
胸胁不利,腹中胀,气急妨闷。
以水8升,煮取2升4合,绞去滓,分温5服,服别相去如人行6-7里,进1服。快利为度。
忌羊肉、饧、生葱、油腻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三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炒)1两半,陈橘皮(汤浸去白,炒)1两,白术1两半,人参半两,羚羊角(镑)半两,吴茱萸(汤浸3度,焙干,炒)2两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两。
上为粗末。
脚气,因热频服冷药伤胃,胃中痰冷,呕逆不下食,心下坚满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1枣大(拍碎),同煎至6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温服,日3次。
气未散者,加槟榔5枚(锉),旋覆花3分。
《外台》卷八引《必效方》:半夏汤
生姜4两,半夏1升(洗),石膏4两(碎),小麦1升(完用),吴茱萸1升,赤小豆20颗,大枣21个,人参2两,甘草(炙)2两,桔梗2两,桂心2两。
上切。
噎。
以酒2升,水8升,煮取3升,分3服。
忌猪羊肉、海藻、菘菜、饧、生葱等。
《千金》卷十七:半夏汤
人参厚朴汤
半夏1升,生姜1斤,桂心4两,甘草2两,厚朴2两,人参3两,橘皮3两,麦门冬3两。
肺劳虚寒,心腹冷,气逆游气,胸胁气满,从胸达背痛,忧气往来,呕逆,饮食即吐,虚乏不足。
人参厚朴汤(《三因》卷八)。
腹痛,加当归2两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劳乏而胸中阳气不布,浊阴上攻逆满,原非本虚之谓,故用参、桂、姜、半温中,麦冬、甘草滋肺,即兼厚朴、橘皮开泄滞气,胸中阳气得人参、姜、桂守护之力,则浊阴不复上矣。
《千金》卷十八:半夏汤
半夏3两,吴茱萸3两,生姜6两,附子1枚。
痰饮,辟气,吞酸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5升,煮取2升半,分3服。老少各半,日3次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此以曲直作酸,故用吴茱萸通达肝气以佐半夏、附子,仍用生姜开豁痰澼也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二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去滑,焙)3两,生地黄5两,远志(去心)2两,赤茯苓(去黑皮)2两,黄芩(去黑心)1两,酸枣仁(生用)1两半。
上锉,如黑豆大。
胆热,精神不守,昏困多睡。
每服先以长流水3盏,加秫米半合,煎去1盏半,去米,扬之1000遍,入药5钱匕,煎取8分,去滓温服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切,焙)3两,枳实(去瓤,麸炒)3两,栀子(去皮)3两,赤茯苓(去黑皮)3两,芒消3两,细辛(去苗叶)5两,白术4两,杏仁(去皮尖双仁,炒)4两,淡竹叶(切)2两。
上为粗末。
脾实热,面黄目赤,季胁痛满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地黄、生姜各半分(切),同煎至1盏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五:半夏汤
半夏(白矾水煮,焙)1两,白扁豆1两,人参半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半两。
上为粗末。
脾胃虚冷,饮食不化,呕逆多痰。
每服2钱匕,水1盏,加生姜3片,大枣1个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温服。
《外台》卷七引《小品方》:半夏汤
半夏1升(洗),生姜1斤,桂心6两,吴茱萸30颗。
上切细。
胸膈不利,腹中胀,气急妨闷。
以水8升,煮取2升4合,绞去滓,分温5服。服别相去如人行6-7里,进1服,快利为度。
忌羊肉、饧、生葱、油腻。
《普济方》卷一八七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次,切,焙)2两半,栝楼实1枚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胸痹,心下坚痞,急痛彻背,短气烦闷,自汗出。
每服5钱,水2盏,加生姜1分(拍碎),煎至1盏,去滓温服,日3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去滑,切,焙)3两,人参3两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霍乱,心下痞逆。
每服3钱匕,加生姜3片,白蜜半匙,水1盏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幼幼新书》卷二十七引《婴孺方》:半夏汤
半夏4分,黄芩2分,甘草2分,干姜3分,橘皮3分,当归3分,人参3分。
心结坚实,饮不下,呕逆欲死,并霍乱后吐下不止,短气烦满,小儿大吐下。
水4升,煮取1升半,200日儿服3合。
腹痛,加当归3分;呕逆甚,加陈皮3分。
《外台》卷十二引《延年秘录》:半夏汤
半夏3两(洗),生姜4两,桔梗2两,吴茱萸2两,前胡3两,鳖甲3两(炙),枳实2两(炙),人参1两,槟榔子14枚。
上切。
腹内左肋痃癖硬急气满,不能食,胸背痛者。
以水9升,煮取2升7合,去滓,分温3服,如人行8-9里久。
忌猪羊肉、饧、苋菜等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○六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焙)5两,前胡(去芦头)4两,枳实(炒)2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乌梅7枚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目暴肿痒痛。
每用5钱匕,水2盏,加生姜5片,煎取1盏,去滓,食后温服,日3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晒干)3分,干姜(炮)3分,槟榔(半生半炮,锉)半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旋覆花(微炒)半两,高良姜半两,丁香1分,木香1分。
上为粗末。
痰饮在心,久不散,痛不可忍。
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分(拍碎),同煎至8分,去滓温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五:半夏汤
半夏8两,宿姜8两,杏仁5两,细辛4两,橘皮4两,麻黄1两,石膏7两,射干2两。
除喘。主肉实,坐安席不能动作,喘气。主脾病,热气所加关格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3升,分3服。须利,下芒消3两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肉虚则宜温养,肉实则宜温散,实乃肌表之盛,故借越婢、青龙、射干麻黄等法,以麻、杏、细辛开泄肺气,姜、半、橘皮涤除胃湿,射干解散内结,石膏化导标热,里气通而表气松,实从外解之法也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四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7遍,焙)2两半,干姜(炮)2两,麻黄(去根节,煮去沫,焙)1两半,枳实(去瓤,麸炒)1两半,前胡(去芦头)1两半,泽泻(锉)1两半,杏仁(去皮尖双仁,炒)1两半,细辛(去苗叶)1两。
上为粗末。
三焦咳,腹满不欲食。
每服3钱匕,入竹叶少许,水1盏半,煎至8分,去滓温服,日3次,不拘时候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七:半夏汤
半夏(汤洗去滑,焙)半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半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人参1两,白术1两,大腹皮并子2枚(微煨)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心腹卒胀痛,吐痰不止。
每服3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3片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温服,日2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切,焙)2两半,栝楼实1枚,薤白(切)2合。
上锉,如麻豆大。
胸痹,心下坚痞,急痛彻背,短气烦闷,自汗出。
每服5钱匕,水2盏,加生姜1分(切碎),煎至1盏,去滓温服,日3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半夏汤
半夏(汤洗7遍,焙)半两,赤茯苓(去黑皮)3两,人参3两,前胡(去苗)3两,甘草(炙,锉)1分,桂(去粗皮)3分,柴胡(去苗)半两。
上为粗末。
胸痹短气。
每服5钱匕,水2盏,加生姜5片,大枣3个(擘破),用煎至1盏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《千金》卷二:半夏汤
半夏5两,麦门冬5两,吴茱萸3两,当归3两,阿胶3两,干姜1两,大枣12个。
妊娠9月,卒得下痢,腹满悬急,胎上冲心,腰背痛不可转侧,短气。
上(口父)咀,以水9升,煮取3升,去滓,加白蜜8合,微火上温,分4服,痢即止。一方用乌雌鸡1只,煮汁以煎药。
《千金方衍义》:今以孕母卒得下痢,腹满悬急,故用半夏以辟肠垢;姜、萸以散腹满;归、胶以护荣血;冬、枣以行津液,此皆恒用之品,其理易明。独是白蜜奥旨崇古未讲,盖蜜能通肠,而利反用之,必四服痢止肠垢去而正气复,胎自安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