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宫,经穴名。出自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五里、鬼路、掌中、营房、手心。属手厥阴心包经。位于掌区,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,第2、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。在第2、3掌骨间,下为掌腱膜,第2蚓状肌及指浅、深屈肌腱,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点,有骨间肌,有指掌侧总动脉,布有正中神经的第2指掌侧总神经。主治中风昏迷、中暑、心痛、烦闷、癫狂痫、口疮、口臭、鹅掌风。直刺0.3-0.5寸。
名称
劳宫穴别名
五里、鬼路、掌中、营房、手心出处
《灵枢·本输》隶属
手厥阴心包经位置
位于掌区,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,第2、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主治
中风昏迷、中暑、心痛、烦闷、癫狂痫、口疮、口臭、鹅掌风功能
开窍苏厥醒神,清心泻热除烦。操作
直刺0.3-0.5寸主要配伍
配大陵穴治喜笑不止目录
- 名词释义
- 功能作用
- 定位
- 解剖
- 详细主治
- 详细操作
- 临床运用
- 配伍
- 相关论述
名词释义
劳宫,劳指劳动,宫是王者所居之室。本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火穴,位在手掌中央,手为劳动之器官,故名为劳;心包为心之外卫,性属相火,火经火穴是心火的代表,故尊称为宫。劳宫者,意指位当手心,心神所居之宫阙。功能作用
开窍苏厥醒神,清心泻热除烦。定位
位于掌区,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,第2、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。解剖
在第2、3掌骨间,下为掌腱膜,第2蚓状肌及指浅、深屈肌腱,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点,有骨间肌。有指掌侧总动脉。布有正中神经的第2指掌侧总神经。详细主治
1、中风昏迷、中暑等急症。
2、心痛、烦闷、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。
3、口疮、口臭。
4、鹅掌风。
5、本穴为十三鬼穴之一,统治一切癫狂病;又为回阳九针之一,凡暴亡,诸阳欲脱者,均宜取之。
详细操作
屈指握拳,以中指、无名指尖切压在掌心横纹,当二、三掌骨之间,紧靠第三掌骨桡侧缘处是穴。直刺0.3-0.5寸。不宜直接灸。可从外劳宫透刺:因为手掌侧皮肤神经末梢分布丰富,针刺时较为疼痛。艾条灸5-10分钟。临床运用
1、现代常用于治疗中风、昏迷,中暑,心绞痛、口腔炎、小儿惊厥、癔病、精神病、手掌多汗症、手指麻木、高血压、吞咽困难、食欲不振、黄疸、齿龈炎等。
配伍
1、配鸠尾穴、膻中穴、内关穴治癫狂。
2、配中脘穴、风府穴、鸠尾穴、人中穴、足三里穴治痫证。
3、配涌泉穴治中暑,猝然昏迷。
4、配大陵穴治喜笑不止
5、配内关穴、风门穴、膻中穴、三里穴治心痛。
6、配少泽穴、三间穴、太冲穴治口热口干口中烂。
7、配八邪穴治鹅掌风。
8、配中冲穴、少冲穴、关冲穴、大陵穴、阳溪穴、曲泽穴、孔最穴治热病烦心汗不出。
9、配百会穴、曲泽穴、间使穴、商丘穴治呕哕。
相关论述
1、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风热善怒,中心喜悲,思慕歔欷,善笑不休,劳宫主之。”
2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主大人小儿口中肿腥臭。”
3、《针灸大成》:“口有疮蚀龈,臭秽气冲人,灸劳宫二穴,各一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