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天穴 - 图1

通天,经穴名。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天臼、天伯、天目、天白、天日、天归、天旧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头部,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,旁开1.5寸。有帽状腱膜,有颞浅动、静脉和枕动、静脉的吻合网,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。主治头痛、眩晕、鼻塞、鼻衄、鼻渊、癫痫。平刺0.3-0.5寸。

名称

通天穴

别名

天臼、天伯、天目、天白、天日、天归、天旧

出处

《针灸甲乙经》

隶属

足太阳膀胱经

位置

位于头部,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,旁开1.5寸

主治

头痛、眩晕、鼻塞

功能

宣通鼻窍,祛风清热,苏阙醒神。

操作

平刺0.3-0.5寸

主要配伍

配承光穴治口喎

目录

  • 名词释义
  • 功能作用
  • 定位
  • 解剖
  • 详细主治
  • 详细操作
  • 临床运用
  • 配伍
  • 相关论述

名词释义

通,指通达。天,指高出位。脉气由本穴直通头顶,故名通天。

功能作用

宣通鼻窍,祛风清热,苏阙醒神。

定位

位于头部,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,旁开1.5寸。

解剖

有帽状腱膜。有颞浅动、静脉和枕动、静脉的吻合网。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。

详细主治

1、头痛、眩晕。

2、鼻塞、鼻衄、鼻渊等鼻病。

3、癫痫。

详细操作

正坐仰靠,先取曲差,于其后4寸处取穴。或先取百会,在百会穴旁开1.5寸,在向前1寸定穴。平刺0.3-0.5寸。艾炷炙3-5壮,或艾条炙5-10分钟。

临床运用

1、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、衄血、头痛、三叉神经痛、慢性气管炎、口肌痉挛、癫痫。

2、现代研究,针刺通天学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的病人的脑电波趋于规则化。

配伍

1、配风池穴、上星穴、迎香穴治鼻渊。

2、配卤会穴治鼻痔息肉。

3、配上星穴、百会穴治前顶痛。

4、配哑门穴、跗阳穴治头重。

5、配消泺穴、本神穴、强间穴治项如拔、不可左右顾。

6、配承光穴治口㖞、鼻多清涕。

7、配络却穴治暂起僵仆。

相关论述

1、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头项痛重,暂起僵仆,喘息不得通,通天主之。”

2、《采艾编》:“通天,上为脑,下为鼻,言气之通于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