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髎,经穴名。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三角肌区,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。在肩峰后下方,三角肌中,有旋肱后动脉,布有腋神经的肌支。主治臂痛、肩重不能举。直刺1-1.5寸。
名称
肩髎穴出处
《针灸甲乙经》隶属
手少阳三焦经位置
位于三角肌区,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主治
臂痛、肩重不能举功能
祛风除湿,舒筋活络。操作
直刺1-1.5寸主要配伍
配关冲穴、肩贞穴治肩中热,头不可以固目录
- 名词释义
- 功能作用
- 定位
- 解剖
- 详细主治
- 详细操作
- 临床运用
- 配伍
- 相关论述
名词释义
髎,骨空处也。穴当肩关节部骨隙处,故名肩髎。功能作用
祛风除湿,舒筋活络。
定位
位于三角肌区,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。
解剖
在肩峰后下方,三角肌中。有旋肱后动脉。布有腋神经的肌支。
详细主治
臂痛、肩重不能举。
详细操作
上臂外展平举,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陷窝,后面一个凹窝既是本穴。或垂肩,于锁骨肩峰端后缘直下约2寸,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处定穴。直刺1-1.5寸。艾炷灸3-7壮,或艾条灸5-15分钟。
临床运用
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、半身不遂、胸膜炎、肋间神经痛等。配伍
1、配关冲穴、肩贞穴之肩中热头不可以固。
2、配天宗穴、阳谷穴治臂痛。
3、配曲池穴、合谷穴曲泽穴等穴位治荨麻疹。
4、配绝骨穴、昆仑穴、合谷穴等穴治半身不遂及中风。
相关论述
1、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肩重不举,臂痛,肩髎主之。”
2、《千金方》:“臂痛,肩髎、天宗,阳谷。”
3、《考穴编》广注:“臑会之上,举臂有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