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道,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冲道。属督脉。位于脊柱区,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,后正中线上。在腰背筋膜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,有第5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,布有第5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,深部为脊髓。主治心痛、心悸、怔忡、失眠、健忘、中风不语、痫证、咳嗽、气喘、腰脊强、肩背痛。向上斜刺0.5-1寸。
名称
神道穴别名
脏俞出处
《针灸甲乙经》隶属
督脉位置
位于脊柱区,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,后正中线上主治
主治心痛、心悸、怔忡功能
宁心安神,息风止痉,舒筋活络。操作
向上斜刺0.5-1寸主要配伍
配心俞治癫痫目录
- 名词释义
- 功能作用
- 定位
- 解剖
- 详细主治
- 详细操作
- 临床运用
- 配伍
- 相关论述
名词释义
穴在第五椎节下间,平两侧心俞穴,内应心。因心藏神,穴为心气之通道,主治神志疾病,故名神道。
功能作用
宁心安神,息风止痉,舒筋活络。
定位
在脊柱区,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,后正中线上。
解剖
在腰背筋膜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。有第5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。布有第5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。深部为脊髓。
详细主治
1、心痛、心t季、怔忡等心疾。
2、失眠、健忘、中风不语、痫证等神志病。
3、咳嗽、气喘。
4、腰脊强、肩背痛。
详细操作
俯伏或俯卧,先取至阳,从至阳向上摸两个棘突,当棘突下方处是穴。向上斜刺0.5-1寸。艾柱灸3-5壮,艾条灸5-15分钟。
临床运用
1、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惊痫、癫痫、疟疾、肋间神经痛、下颌骨脱臼、感冒等。
2、现代研究,针刺治疗隐形骶椎裂引起排尿困难者取神道穴、命门穴、秩边穴、百会穴有一定的疗效。
3、现代研究,针刺神道可使食管蠕动减弱。
配伍
1、配心俞穴治风痫。
2、配巨阙穴、内关穴、少冲穴等穴位治心悸。
3、配攒竹穴、小海穴、神门穴等穴位治癫痫。
相关论述
1、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在第五椎节下间。”
2、《医经理解》:“灵台,在六椎节下间,神道,在五椎节下间,心之位,故有神灵之称也。”
3、《会元针灸学》:“神道者,心藏神,心俞在椎两旁,其统系于背,心神仗督阳之气,所行之道,故名神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