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三针穴 - 图1

肩三针,经外奇穴名。出自《透穴与集合穴》。本穴由大肠经肩髃穴及奇穴肩前、肩后组成。肩髃(大肠经穴)位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;肩前(奇穴)位于腋前皱襞直上1寸;肩后(奇穴)位于腋后皱襞直上1.5寸(一说1寸)。肩髃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腋神经;肩前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,深部为腋神经;肩后分布有腋神经分支,深层上方为桡神经。主治肩周炎、肩背痛、冻结肩、肩凝症、肩痛不举、肩臂疼痛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。直刺或斜刺1-3寸肩髃穴,沿三角肌向内下方斜刺1-3寸。

名称

肩三针穴

出处

《透穴与集合穴》

隶属

经外奇穴

位置

肩髃(大肠经穴)位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;肩前(奇穴)位于腋前皱襞直上1寸;肩后(奇穴)位于腋后皱襞直上1.5寸(一说1寸)

主治

肩周炎、肩背痛、冻结肩、肩凝症、肩痛不举、肩臂疼痛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

功能

舒筋通络。

操作

直刺或斜刺1-3寸肩髃穴,沿三角肌向内下方斜刺1-3寸

主要配伍

配天井穴、天鼎穴、后溪穴、内关穴治痿证

目录

  • 功能作用
  • 定位
  • 解剖
  • 详细主治
  • 详细操作
  • 临床运用
  • 配伍
  • 附注
  • 相关论述

功能作用

舒筋通络。

定位

肩髃(大肠经穴)位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;肩前(奇穴)位于腋前皱襞直上1寸;肩后(奇穴)位于腋后皱襞直上1.5寸(一说1寸)。

解剖

肩髃在三角肌上部中央,有旋肱后动、静脉,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腋神经。肩前在三角肌中,有胸肩峰动、静脉,旋前、后动、静脉,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,深部为腋神经。肩后在三角肌后缘,下层为大圆肌,有旋肩胛动、静脉,分布有腋神经分支,深层上方为桡神经。

详细主治

肩周炎、肩背痛、冻结肩、肩凝症、肩痛不举、肩臂疼痛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。

详细操作

先刺肩髃穴,沿三角肌向内下方斜刺1-3寸,肩前、肩后直刺1寸。亦可从肩前透刺到肩后,各以局部酸胀得气为度,留针30分钟。也可加用电针刺激10-20分钟。灸法:可用温针艾炷灸3-5壮,或温针灸5-15分钟;也可加用电针刺激10-20分钟。埋线:针尖与穴位成90角,直刺0.8-1寸,0-1号线2cm。

临床运用

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周炎、肩背痛、冻结肩、肩凝症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。

配伍

1、配曲池穴、外关穴、合谷穴、后溪穴、列缺穴治上肢不遂。

2、配天井穴、天鼎穴、后溪穴、内关穴治痿证。

3、配天宗穴、肩井穴、天鼎穴、臂臑穴、曲池穴、外关穴治五十肩等。

附注

1、本法为传统治疗肩病的方法。近人常取肩髃,肩髎及其中点3穴组成新肩三针,主治肩周炎,肩痛。

2、肩三针因为是由几个穴位组成的奇穴,因此,另外记载中组成肩三针的几个穴位也各有所不同。一说是由大肠经肩髃、奇穴肩前、肩后三穴组成;二说是由大肠经肩髃穴,小肠经肩贞穴和奇穴肩前穴组成,三说是由肩髃、肩髎、肩前穴组成;还有一说是由肩贞、肩髃和肩井所组成。

相关论述

《中医简易教材》:“肩三针 组成穴位:肩髃、肩前(腋横纹头上一寸)、肩后(肩贞上一寸)。主治:肩背痛、肩凝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