颞颥穴,经外奇穴名。出自《脉经》。位于面部,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,胆经瞳子髎穴与三焦经丝竹空穴之间,左右计2穴。皮肤有三叉神经的额神经分支分布,亦与上颌神经的耳颞神经相交通,眼轮匝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。主治时邪温病、伤寒、头痛、眩晕、眼疾等。平刺0.3-0.5寸。
名称
颞颥穴出处
《脉经》隶属
经外奇穴位置
位于面部,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,胆经瞳子髎穴与三焦经丝竹空穴之间,左右计2穴主治
时邪温病、伤寒、头痛、眩晕、眼疾功能
疏风清热。操作
平刺0.3-0.5寸主要配伍
配眉冲穴治伤寒头痛等目录
- 功能作用
- 定位
- 解剖
- 详细主治
- 详细操作
- 临床运用
- 配伍
- 附注
- 相关论述
功能作用
疏风清热。定位
位于面部,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,胆经瞳子髎穴与三焦经丝竹空穴之间,左右计2穴。解剖
穴下皮肤→皮下组织→眼轮匝肌→眶骨膜(额骨)。皮肤有三叉神经的额神经分支分布,亦与上颌神经的耳颞神经相交通。眼轮匝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。详细主治
时邪温病、伤寒、头痛、眩晕、眼疾等。详细操作
平刺,针尖向太阳穴,或上下透刺,深0.3-0.5寸,局部酸胀痛感,留针10分钟左右,宜三棱针放血。禁灸。临床运用
现代常用于治疗眼睑痉挛、麦粒肿、结膜炎、头痛、面神经麻痹、牙痛、三叉神经痛、红眼病、眩晕等。
配伍
配眉冲穴治伤寒头痛等。附注
经穴别名,即脑空穴,属足少阳经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相关论述
1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颞颥穴,在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是。针灸之,治四时寒暑所苦,疸气温病等。”
2、《世医得效方》:“伤寒……灸两颞颥穴,在耳前动处。”
3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:“颞颥,奇穴。……针一至三分。主治时邪温病;亦治头痛、眩晕、颜面神经麻痹及眼科疾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