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临泣,经穴名。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头部,前发际上0.5寸,瞳孔直上。在额肌中,有额动、静脉,布有额神经内、外支会合支。主治头痛、目痛、目眩、流泪、目翳、鼻塞、鼻渊、小儿惊痫。平刺0.5-0.8寸。
名称
头临泣穴出处
《针灸甲乙经》隶属
足少阳胆经位置
位于头部,前发际上0.5寸,瞳孔直上主治
头痛、目痛、目眩、流泪、目翳、鼻塞、鼻渊、小儿惊痫功能
清泻胆热,醒神宽胸,宣通鼻窍。操作
平刺0.5-0.8寸主要配伍
配头维穴治泪出目录
- 名词释义
- 功能作用
- 定位
- 解剖
- 详细主治
- 详细操作
- 临床运用
- 配伍
- 相关论述
名词释义
该穴当目瞳孔直上入发际5分处,目者,泣之所出,穴临其上,故名头临泣。功能作用
清泻胆热,醒神宽胸,宣通鼻窍。
定位
位于头部,前发际上0.5寸,瞳孔直上。
解剖
在额肌中,有额动、静脉。布有额神经内、外支会合支。
详细主治
1、头痛。
2、目痛、目眩、流泪、目翳等目疾。
3、鼻塞、鼻渊。
4、小儿惊痫。
详细操作
正坐仰靠,在目中线直上,入前发际0.5寸处。平刺0.5-0.8寸。艾炷灸1-3壮,或艾条灸3-5分钟。
临床运用
现代常用于治疗角膜白斑、外眼角充血、急性结膜炎、脑出血、脑卒中、疟疾、癫痫等。配伍
1、配头维穴治泪出。
2、配金门穴、合谷穴治耳聋。
3、配后溪穴、攒竹穴、合谷穴、小骨空穴治眼赤肿痛。
4、配风府穴、风池穴、阳谷穴、液门穴等治目眩。
5、配临泣穴、星穴、百会穴、前谷穴等治鼻塞。
6、配迎香穴、合谷穴、太冲穴等治鼻渊。
7、配临泣穴、百会穴、肩井穴、曲池穴等治中风。
8、配水沟穴、合谷穴治诸风不识人。
相关论述
1、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足太阳、少阳、阳维之会。”
2、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“治卒中风不识人,目眩鼻塞,目生白翳,多泪。”
3、《神应经》:“白翳:临泣、肝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