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外俞穴 - 图1

肩外俞,经穴名。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位于脊柱区,第1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3寸。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,表层为斜方肌,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,有颈横动、静脉,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、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。主治肩背疼痛、颈项强急等肩背、颈项痹证。向外斜刺0.5-0.8寸。

名称

肩外俞穴

出处

《针灸甲乙经》

隶属

手太阳小肠经

位置

位于脊柱区,第1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3寸

主治

肩背疼痛、颈项强急等肩背、颈项痹证

功能

舒筋活络。

操作

向外斜刺0.5-0.8寸

主要配伍

配大椎穴、列缺穴治落枕

目录

  • 名词释义
  • 功能作用
  • 定位
  • 解剖
  • 详细主治
  • 详细操作
  • 临床运用
  • 配伍
  • 相关论述

名词释义

因穴位于肩中俞之外侧,顾名肩外俞。

功能作用

舒筋活络。

定位

位于脊柱区,第1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3寸。

解剖

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,表层为斜方肌,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。有颈横动、静脉。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、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。

详细主治

肩背疼痛、颈项强急等肩背、颈项痹证。

详细操作

正坐俯伏,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线与陶道穴的水平线相交处。向外斜刺0.5-0.8寸,不宜直刺、深刺。艾炷灸3-5壮,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

临床运用

1、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区神经痛、痉挛、麻痹、肺炎、胸膜炎、神经衰弱、低血压等。2、现代研究,有人对45名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的三阴交、肩外俞进行270次针刺,避孕有效率达66.6%。

配伍

1、配风池穴、大杼穴、曲垣穴、曲池穴、肩髃穴、天应穴治肩背酸痛。

2、配肩井穴、肩中俞穴、秉风穴、天宗穴、支沟穴、后溪穴治肩胛痛。

3、配大椎穴、列缺穴治落枕。

4、配大椎穴、心俞穴、肩井穴、曲池穴、足三里穴、三阴交穴、天突穴等治甲状腺肿。

5、配天柱穴、风池穴、云门穴、气户穴、大杼穴、风门穴、肺俞穴、厥阴俞穴等治喘。

相关论述

1、《会元针灸学》:“肩胛上肩中偏外,小肠脉所过之俞穴,故名肩外俞。”

2、《腧穴命名汇解》:“肩外俞,穴在肩胛外缘,主治肩胛外部疼痛,因名肩外俞。”

3、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肩胛中热痛,而寒至肘,肩外俞主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