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阴,经外奇穴名。出自《针灸大成》。别名独会。位于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。主治胸胁痛、卒心痛、呕吐、胞衣不下、月经不调、疝气。直刺0.1-0.2寸。
名称
独阴穴别名
独会出处
《针灸大成》隶属
经外奇穴位置
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主治
胸胁痛、卒心痛、呕吐等功能
活血调经,理气止痛。操作
直刺0.1-0.2寸主要配伍
配合谷穴、三阴交穴主治难产目录
- 名词释义
- 功能作用
- 定位
- 解剖
- 详细主治
- 详细操作
- 临床运用
- 配伍
- 相关论述
名词释义
独,一个。阴,阴阳之阴,下为阴。穴在在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。而足趾下面只有此一穴,故名。功能作用
活血调经,理气止痛。定位
在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。解剖
独阴穴下为皮肤、腱纤维鞘、趾长屈肌腱、趾远侧关节。皮肤由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分布。各神经有同名动脉伴行分布。蹠腱膜的纤维附着于趾骨,形成趾纤维鞘,鞘内有趾长屈肌腱通过。该肌(腱)由胫神经支配。
详细主治
胸胁痛、卒心痛、呕吐、胞衣不下、月经不调、疝气。详细操作
直刺0.1-0.2寸。艾柱灸3-5壮,艾条灸5-10分钟。孕妇禁用。临床运用
现在常用于治疗胃炎呕吐、月经不调、疝气痛等。配伍
1、配合谷穴、三阴交穴治难产。
2、配肝俞穴、脾俞穴、膈俞穴、下三里穴、太冲穴、两乳下穴治胃脘痛。
3、配三阴交穴治淤血性闭经、痛经。
4、配太冲穴、关元穴治疝气。
5、配至阴穴治死胎、胞衣不下。
相关论述
1、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张文仲灸法,疗卒心痛不可忍,吐冷酸缘水,及无脏气,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,炷如小麦,下火立愈。”
2、《神应经》:“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肠气外肾吊疝气,诸气痛,心痛,灸足大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,灸五壮。男左女右,极妙。二足皆灸亦可。”
3、《中国针灸学》:“主治河豚鱼中毒。”
4、《针灸大成》:“独阴二穴,在足第二指下横纹是穴。治小肠疝气,又治死胎、胎衣不下。灸五壮。又治女人干哕、呕吐红、月经不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