颔厌,经穴名。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头部,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(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)的上1/4与下3/4交点处。在颞肌中,有颞浅动、静脉额支,布有耳颞神经颞支。主治偏头痛、眩晕、惊痫、耳鸣、目外眦痛、齿痛。平刺0.5-0.8寸。
名称
颔厌穴出处
《针灸甲乙经》隶属
足少阳胆经位置
位于头部,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(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)的上1/4与下3/4 交点处主治
偏头痛、眩晕、惊痫、耳鸣、目外眦痛、齿痛功能
清泄肝胆,镇惊安神,止痛活络。操作
平刺0.5-0.8寸主要配伍
配悬颅穴治偏头痛目录
- 名词释义
- 功能作用
- 定位
- 解剖
- 详细主治
- 详细操作
- 临床运用
- 配伍
- 附注
- 相关论述
名词释义
颔,含也,口含物之车也;厌,合也。穴在曲角颞颥上廉,嚼物时,颔下与颞颥俱动,因颔车与本穴处有牵合之状,故而得名。功能作用
清泄肝胆,镇惊安神,止痛活络。定位
位于头部,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(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)的上1/4与下3/4 交点处。解剖
在颞肌中。有颞浅动、静脉额支。布有耳颞神经颞支。详细主治
1、偏头痛、眩晕。
2、惊痫。
3、耳鸣、目外眦痛、齿痛。
详细操作
正坐仰靠或侧状,先定头维和曲鬓,从头维向曲鬓凸向前作一弧线,于弧线之中点定悬颅,再在头维与悬颅之间取颔厌。试作咀嚼食物状,其处随咀嚼而微动。平刺0.5-0.8寸。艾炷灸3-5壮,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临床运用
1、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、眩晕、耳鸣、鼻炎、牙痛、癫痫、小儿惊风、面神经麻痹等。
配伍
1、配上关穴、下关穴、四白穴、百会穴、颅息穴、翳风穴、耳门穴、天窗穴、阳溪穴、关冲穴、液门穴、中渚穴治耳痛鸣聋。
2、配前顶穴、后顶穴治风眩,偏头痛。
3、配飞扬穴、涌泉穴、后顶穴治颈项疼,历节汗出。
4、配悬颅穴治偏头痛。
附注
本穴为手足少阳、足阳明之会。相关论述
1、《针灸甲乙经》 :“曲周《外台》作曲角颞颥上廉。”
2、《千金》:“曲周下颞颥上廉。”
3、《新针灸学》:“头维穴之下,当头维穴到悬厘穴的上1/3。”
4、《中国针灸学》:“在额角发际之后上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