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道穴 - 图1

维道,经穴名。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 。别名外枢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下腹部,髂前上棘内下0.5寸。在髂前上棘前内方,有腹内、外斜肌及腹横肌,有旋髂浅、深动、静脉,布有髂腹股沟神经。主治阴挺、赤白带下、月经不调、疝气、少腹痛、腰胯痛。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-1.5寸。

名称

维道穴

别名

外枢

出处

《针灸甲乙经》

隶属

足少阳胆经

位置

位于下腹部,髂前上棘内下0.5寸

主治

阴挺、赤白带下、月经不调、疝气、少腹痛、腰胯痛

功能

调经止带,健脾和胃,利水消肿。

操作

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-1.5寸

主要配伍

配关元穴、百会穴、三阴交穴、气冲穴治阴挺

目录

  • 名词释义
  • 功能作用
  • 定位
  • 解剖
  • 详细主治
  • 详细操作
  • 临床运用
  • 配伍
  • 相关论述

名词释义

维,指维系。道,指通道。穴为足少阳、带脉之会,为维系诸经之要道,故而得名。

功能作用

调经止带,健脾和胃,利水消肿。

定位

位于下腹部,髂前上棘内下0.5寸。

解剖

在髂前上棘前内方,有腹内、外斜肌及腹横肌。有旋髂浅、深动、静脉。布有髂腹股沟神经。

详细主治

1、阴挺、赤白带下、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证。

2、疝气、少腹痛。

3、腰胯痛。

详细操作

侧卧,于五枢穴前下0.5寸,对腹股沟处取穴。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-1.5寸。艾炷灸3-5壮,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

临床运用

1、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、肾炎、附件炎、盆腔炎、子宫脱垂、肠炎、阑尾炎、习惯性便秘、疝气等。

2、现代研究,对下腹部手术有良好针麻效果,如腹股沟疝修补术,针肝俞、肾俞、横骨、维道(均为单侧),针麻优良率最高。维道穴可能具有阻断骼腹股沟神经的疼痛冲动。特别是高频率电针刺激横骨、维道,可减轻病人在皮肤切开时的疼痛反应。

配伍

配关元穴、百会穴、三阴交穴、气冲穴治阴挺。

相关论述

1、《针灸甲乙经》 :“咳逆不止,三焦有水气,不能食,维道主之。”

2、《腧穴命名汇解》:“维道,维者联接也,道者路也。穴属胆经,为带脉之会所,因名维道。”

3、《类经图翼》:“一曰在中极旁八寸五分。”

4、《新针灸学》:“章门穴之下五寸三分,五枢穴之下五分。”

5、《中国针灸学》:“在髂骨前上棘之肉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