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外治法

外治法,是与内服药物疗法相对而言的,也就是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所说的”上取下取,内取外取,以求其过”中的外取之法。它是利用手法(或配合一定的器械)、药物等施之于病者的机体外表某部或患病之处,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。

祖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采用外治法,如《礼记》所说”头有疮则沐,身有疡则浴”,便可证实。外治法不但可以配合内服药物疗法来提高疗效,而且有许多疾病,是只需专用外治就可达到治疗目的的。又如婴儿或不能服药的某些疾病,更是外治法的治疗对象。还有病起仓卒,生死存亡于一刻之际,非内服药所能急切图功的,则尤非外治法不可。外治法的运用,也同内治法一样,须”先求其本。……判上中下三焦,五脏六腑,表里寒热虚实”(《理瀹骈文》)。根据外治法的特点来归纳其类型,大体上可分为两种,即:采用药物的外治法,采用手法和配合器械的外治法。本节仅对采用药物的外治法作一般性介绍,至于采用手法和配合器械的外治法、以及专科疾病的特殊外治外,将在外科学、伤科学、针灸学等学科中作系统专门介绍,此不一一赘述。

药物的外治法,是利用药物和人体接触,直达病处,并且借冷热温度的刺激,摩擦熏熨的帮助等,发挥其药物的作用,达到治疗的目的。如:

1. 熏蒸法

熏蒸法是利用烟或蒸气来熏蒸人体肌表的外治法。烟从火生,借其温暖之气,故能畅达气血,拔引郁毒。蒸气以其轻清,借其氤氲之气,能直透腠理,具有温通经络,疏启汗孔,及解毒、除痛、止痒等作用。如《伤寒论》中即有”阳气怫郁在表,当解之熏之”的记载。

烟熏法:全身熏者,如《千金方》中治妇人患癖,用松脂、雄黄,夜临以熏笼中烧着,令病人取自身其上,以被自复,惟出头,以熏之。局部熏者,如《喉科指掌》治疗喉风牙关紧闭不开者,用巴豆油于纸上,取油纸捻成条,点火燃着后再吹熄,以其烟熏入鼻中,可使口鼻涎流,牙关自开。熏于病发所在者,如用药艾条熏顽癣之类。

蒸气熏法:全身熏者,如《䱐溪外治选方》,用甘草、威灵仙煎水入缸中,缸内置小櫈出水面,人蹲櫈上,上用布围住,只露头面而熏蒸,治一切风湿症。局部熏者,如《千金方》治阴癣,用狼牙水煎,熏下体等。

2. 溻浴法
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水,”其体纯阴,其用纯阳”,加热成汤,则更能宣通行表,发散邪气。溻的方式,是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,稍热渍其患者,稍凉即换。溻浴法又可分为五种形式:

沐浴法:全身者,如《外台秘要》用大戟、苦参,白酢煎汤浴,治中风发热。局部者,如《圣济总录》用大麻子汤来沐髮,治头风白屑。

洗法:如《千金方》用秦皮等入药煎汤,澄清后洗目,治目热痛汁出;《集验方》用干荷叶煎汤,洗漆疮等。

泡浸法:如《肘后方》中治阴肿如斗,用雄黄、矾石、甘草,煎汤浸之;《疡医大全》用鲜嫩芭蕉叶,煎水泡浸,治鹅掌风。

溻渍法: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中用香薷、黄连,煎汤渍胸口,可治暑风手足搐搦;用赤小豆煮烂取汁,渍足膝,治足肿。用酒摩溻四肢,治霍乱转筋。至于外科方面,则更为多用,诚如《外科精义》所说”汤水有涤荡之功,古人有论,疮肿初生,经一二日不退,即须用汤水淋射之。其在四肢者,溻渍之;其在腰腹背者,淋射之;其在下部委曲者,浴渍之。此谓疏导腠理,通调血脉,使无凝滞也。且如药二两,用水二升为则,煎取一升半,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,稍热渍其患处,渐渐淋浴之,稍凉则急令再换,慎勿冷用。失血气得寒则凝涩,得热则淖泽,日用五七次,病甚者日夜不住或十数次,肿消痛止为验”。

淋射法:如《千金方》中治灸疮肿痛,用灶中黄土煮汁淋之。又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治浮肿,用荷叶、蒿本煎汤,淋射膝胫。

3.涂敷法

涂敷是很常用的方法,其好处,诚如《医学入门》所说”敷围内外夹攻,药气相通为妙”。涂敷法中又以其方式之不同,可以分为以下七种:一般性涂敷:是用捣烂的鲜药或研细的干药加以水类的物质调润之,涂在患处皮肤上。如《千金方》治妊娠毒肿,用芜菁根捣烂涂敷。

罨包法:罨又作掩。是将药放于某处肌肤而加以包扎者。其中又可分为干罨与湿罨两种。

如《普济本事方》用玉真散罨创口,是干罨。又如用黄连水罨治赤眼,用元明粉水罨乳部消内外吹之初起者,都是湿罨。

点法:实质上也是涂敷的一种,因为所涂的面积很小,故称之为点。如《串雅内编》治痣,用糯米等药调碱水点于痣上。

圈法:也是属于涂敷的一种。不过一般的涂敷是整块的,而圈法是只涂四围而空其中央的。如《外科正宗》的束毒金箍散的用法,便是圈法。

刷法:即扫法,也是属于涂敷的一种。不过所用药物调得十分稀薄,如浆一样,而且须频频加以扫刷滋润。如《串雅内编》治火燎油烧伤载:”好酒一钟,鸡子清三个,搅匀入温汤内炖热,搅稀如稀糊,候冷,用软笔刷患处”。

封法:封法虽类似罨,但在上药后需紧扎,而且必须经过一个较长时期方可揭开。如《肘后方》的”脑破骨折,蜜和葱白捣匀,厚封立效”。又如《外台秘要》用柳絮封金创出血等,均属封法。

粉扑法: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用牡蛎粉扑身上,止自汗。又如,用硃砂、寒水石、麝香为粉,干扑身上,治肌衄等等。

4. 贴法

这是最普通的外治法,尤其是在外科。贴有两种材料,一为膏药,一为不属于膏药的其它药物。

用膏药贴的,如治下焦寒湿,及表里俱寒者,取散阴膏,贴对脐命门穴;治阴证痈疽,取阳和膏,贴病处;治阳证痈疽,取硇砂膏,贴病处。

非膏药类者,如《外台秘要》用生姜酒捣,贴霍乱转筋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用皂角、半夏、麝香、葱白等捣饼贴脐上,通小便之类。

5.熨法

熨是把药物加热,摩熨人体的肌表某处,并时时移动。因用药之不同,名称也随之而异,如:暴寒袭入肌肤,可用酒熨,因酒味辛甘,升阳发散,辛本入肺,今以外治,先入皮毛,故更能驱散寒邪。米醋能消坚破结,故疽毒初生,采用醋熨。还有盐熨、葱熨、姜熨、紫苏熨、蚕砂熨、香附熨等,都是将以上各物加热布包,置于腹上熨之,逼药气入腹。总之,它的作用,是散寒祛邪,缓解疼痛。

6.摩擦法

摩擦法的主要作用有三点,第一,利用摩擦所产生的热,促使气血得到通畅;第二,帮助药性易于深透入内;第三,可以擦掉污物。

为引药深透而使它更快地发挥药性,常用水剂、粉剂来擦者,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用姜汁擦胸前,治黄疸;用广郁金磨汁,绵蘸擦背,止伤吐血等,都属于水擦剂。又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用乌梅肉、生南星、冰片擦牙齿,治中风口噤,是为粉擦剂。

用以擦去污物者,如用月石泡水,以布蘸擦鹅口疮等便是。

摩法,如《外台秘要》用乌头膏摩头顶,治偏枯口喎。

7.塞法

塞法,是将药物以纱布裹之、扎紧,或将药物制成锭剂而填塞在耳、鼻及阴道或肛门中的一种外治法(用于阴道、肛门者亦名坐药)

如:《危氏得效方》用水银丸塞耳内,治目痘后生翳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治霍乱转筋,用车前草揉软塞鼻内。《伤寒类要》治小腹痛满不得小便,用雄黄蜜丸,塞于阴道《集验方》治内痔疼痛,用黄土猪胆汁等为丸,塞入肛门中。

8.导法

专用于通便者,如《伤寒论》的猪胆汁导法、蜜煎导法等。

9. 㗜法

㗜,古体齅字,同嗅。㗜法的作用,如《理瀹骈文》所说:”大凡上焦之病,以药研细末, 㗜鼻取嚏,发散为第一捷法,不独通关急救用闻药也,连嚏数十次则胰理自松,即解肌也,涕泪痰涎并出,胸中闷恶亦宽,……亦使病在上者从上出也”有时也有用蒸气吸入者,是取其气上行,而不令药入喉。

更有取其打嚏而作升提者,如大肠不收,或产妇子宫不收,取嚏即收。

㗜鼻药的剂型,约有粉剂,蒸气及烟三种。如王好古解利伤寒,用藿香、藜芦、踯躅花研末㗜鼻,以及现在常用的通关散等,都是粉剂。《理瀹骈文》治血虚头痛,用熟地煎汤置壶中吸其气,是用水蒸气取嚏;治冷嗽,用款冬花末烧烟㗜收,是用烟取嚏。假定不用药物而只用纸捻、鸡毛或手指的刺激而取嚏者,是搐鼻法,不属㗜法范围,而属于利用物理作用的外治法。

10. 滴眼法和点眼法

《素问·五脏生成论》说:”诸脉者,皆属于目”。因之外治法的滴眼,其疗效有时超过内服药物疗法。一般采用水剂的称为滴,采用粉剂的称为点。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治伤寒无汗,用甘草、梅片化水滴眼角,是水剂的滴眼。已戌丹点眼角,治疯犬毒蛇咬伤,是粉剂的点眼。

11.滴法

滴法,是取用水剂而滴于人体某一部分者,滴眼法便是其中之一。如《普济方》治鼻衄头痛,取石膏牡蛎煎水,滴鼻中;《本草纲目》用龟尿滴舌下,治中风不语;《䱐溪外治方选》治小便不通,用蜗牛入冰片化水,滴脐中,皆属此类。

12.含漱法和含噙法

凡上焦疾病或口腔、咽喉的病,若使药物久留在上,缓缓发挥作用者,都采用此法。水剂宜漱,丸剂、锭剂宜噙。如《千金方》用白杨叶,水三升,煎至一升,含漱齿病者,是水剂的含漱.《圣济总录》取寒水石一块,含噙口内,治乳石发渴者,属于含噙法.

13.利用着身被服的给药法

如《䱐溪外治方选》用桑叶、菊花作枕,治头风;用茶叶去梗,热水泡透,铺床上作褥卧之,治痘后遍身无皮而脓水不绝者。

总之,中医外治法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,了解这些外治法的内容,不仅可以使我们在临床中增加治疗的方法,而且,还可在实践中使其中的宝贵经验得到更好地继承与发扬。

复习思考题

1、怎样理解”既病防变”的防治原则?

2、为何必须”治病求本”?

3、何谓”反治”?常用的”反治法”有几种?

4、如何使用”标本先后”的治疗原则?

5、如何理解”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?

6、如何使用”汗法”?

7、”和法”适用于何证?

8、”消法”与”下法”有何区别?

9、简述”八法”的配合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