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

临床病证繁多,历代流传的方剂也就相应而多种多样。为了便于学习、研究和掌握,对方剂进行归纳分类是十分必要的。关于方剂的分类方法,历代有所不同。有以病分类者,有以证分类者,有以病因分类者,有以脏腑分类者,有以各科分类者,有以治法分类者。也有把各种分类综合在一起者。这些分类,各有长短。因为以治法分类较为全面、系统,又能体现方与法的关系,易于掌握,便于临床应用,所以目前多主张以治法分类。

历代较为突出的分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。

一、“七方”分类法

七方分类法,将方剂归纳为大、小、缓、急、奇、偶、复七类。

大方与小方,有两种说法。一是药味多的称为大方,药味少的称为小方;一是药量大而药味少的称为大方,药味多而药量小的称为小方。若病邪强盛,非较强药力不足以胜任者,须用大方。治下焦肝肾疾患,须用大剂量顿服,亦用大方。若病邪较轻,须用轻剂治疗者,当用小方。治疗上焦疾患,量虽重而须分次频服者,亦用小方。

缓方与急方 缓方,是指药力缓和的方剂。它适于长期虚弱的患者,用药性缓和的方剂长期服用,以使病体逐渐恢复。急方,是指药性峻猛的方剂。它适用于病势危急,需要迅速治疗,急于取效的病变。

奇方与偶方 奇方,是指单味药物的方剂,或方中药物合于阳数(单数)的方剂。偶方,是指由两味药组成,或方中药物合于阴数(双数)的方剂。

复方,是指由两方或数方合用而组成的方剂。它适用于治疗复杂的病证。

总之,七方分类法主要是以病情轻重、病位上下、病势缓急、药味奇偶等作为分类的依据。

二、“十剂”分类法

十剂分类法,将方剂归纳为宣、通、补、泄、轻、重、涩、滑、燥、湿十类。其作用分别为:

宣剂:宣可决壅。

通剂:通可行滞。

补剂:补可扶弱。

泄剂:泄可去闭。

轻剂:轻可去实。

重剂:重可镇怯。

滑剂:滑可去著。

涩剂:涩可固脱。

燥剂:燥可去湿。

湿剂:湿可润燥。

后世有人在十剂中加寒、热二剂,为十二剂。也有人增加升、降二剂。后来又有人在十剂基础上增加调、和、解、利、寒、温、暑、火、平、夺、安、缓、淡、清,扩展为二十四剂。

三、“八阵”分类法

八阵分类法,将方剂分为补、和、攻、散、寒、热、固、因八类。其作用为:

补剂:补其不足。

和剂:调和偏胜。

攻剂:攻其有余。

散剂:散其外邪。

寒剂:寒凉清热。

热剂:温阳散寒。

固剂:固其滑脱。

因剂:因证列方。

因为“八阵”尚不能概括一切方剂,所以又另外附列妇人、小儿、痘疹、外科等四门方剂。此四门与八阵相结合,实际上是将方剂分为十二类。

四、按治法分类

近世多主张以治法对方剂进行分类。在这个前提下,划分的种类多少不等。如:

有分为补养、发表、涌吐、攻里、表里双解、和解、理气、理血、祛风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湿、润燥、泻火、除痰、消导、收涩、杀虫、明目、痈疡、经产、急救等二十二类者。

有以“八法”统方,将方剂分为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消、补八类者。

近年来又有分为解表、涌吐、泻下、和解、表里双解、清热泄火、祛暑、开窍通关、温里回阳、消导化积、补益、重镇安神、固涩、理气、理血、治风、祛湿、润燥、祛痰、驱虫、痈疡等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