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记
我从2008年开始学习中医,至今已有15年。期间学习各种中医书籍,一直似懂非懂,直到学习光明中医教材。学习教材期间虽然也有很多疑问,但是能明显感觉到教材编者们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辨证论治思维。
在系统学完了光明教材的四大经典之后,恰逢母亲犯头晕病,一侧视力模糊。经医院CT检查,诊断为脑梗压迫视神经。我在为母诊断、治疗的过程中,反复查阅光明中医教材,最后用醒脑开窍、扶阳化湿的思路治好了母亲的疾病,视力基本恢复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比较透彻的理解了中医寒热虚实的道理,悟出了光明前辈的本意。
回首自己的学习过程,一方面感慨中医学习之艰难,另一方面也觉得中医理论的传统讲解方式过于晦涩难懂,耗费了中医学习者太多时间。学习中医,要过很多关卡,有基本原理关、诊断关、识药用药关等等。要说哪一关最难,还是基本原理关。任何人如不透彻理解中医原理,都很难对中医产生真正的信任。原理关一过,思路清晰,诊治只是经验的积累而已,虽也艰难,但有路可循。很多中医,一生行医浑浑噩噩,至死也未能真正通过原理关。
为了让后来的中医学习者能够比较顺畅入门中医,少走弯路,我写了这本中医基础概念入门书。本书的定位是教材的补充,所以不求大而全,而是要把中医基本逻辑,以及原理中比较难懂的部分讲解清楚,方便大家学习教材,对于教材中已经讲解很完善的部分则没有必要重新再写一遍。
本书的写作标准是所有人都能看懂。如果以后有一天,我的孩子也想学中医,我希望他们也能通过这本书轻松的入门中医。为了达到这个标准,本书对于各种观点的表达力求浅显易懂,对于可能产生误解的地方,哪怕稍显啰嗦,也要多说几句。
本书没有过多的讲诊断与治疗,因这方面的内容太多,如果全讲,篇幅过大。教材这方面讲的很好,内容也很丰富。诊断与治疗是中医原理的延伸,大家只要理解了概念和原理,认真学习教材就可以学的很好了。
俗语说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。对于中医的学习而言,入门之后,还要不断的学习、实践。付出多少努力,就有多少收获,这方面其它人只能起到一点辅助作用,主要还要看自己。
因中医基础理论晦涩难懂,让人难以清晰理解阴阳平衡的道理,所以学习中医之人非常容易走偏。有人胆大,敢用猛药,可能治好一些重症沉疴,也容易造成事故。有人胆小,谨小慎微,该用重剂而不敢用,错失良机。有人偏阳,有人偏阴,有人偏脾胃,有人偏肝肾,造成中医流派纷呈。著名流派有伤寒派、温病派、火神派、寒凉派、脾胃派、滋阴派、温补派和柴胡派等等。学完本书,就应该明白,这些流派都是侧重于人体平衡的某个方面。门派创始人多为大家,可能为了纠正当时风气之偏或补前人之不足,而强调某一方面。后学者不懂,执着于门派之争,就变成盲人摸象。更有甚者喜欢逞自己的长处,贬低其它学派,以此来获取名声。这种人遇到适合自己门派的疾病,确实效果不错,遇到不适合的疾病,无论是治人还是治己,直到治死可能都不明白死因。
中医学博大精深,各种书籍资料汗牛充栋,内容良莠不齐。新手不具备辨别能力,如果盲目选择,就容易学偏。所以还是依据光明中医教材比较稳妥,毕竟教材所引内容是老前辈们集体筛选过的,比较中正平和,可以保证权威性。光明中医教材的内容是老一代中医毕生经验的无私总结,除了本书引用的部分内容外,具体病种方面,《内》、《外》、《妇》、《儿》、《骨》、《眼》、《喉》对各病种的辨证经验非常有价值。用药方面,《本草》、《方剂》、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、《温病》都需熟读。
本书的内容到此为止!至于更高级的诊治部分,我会与光明中医的学员们一同研究,把深奥难懂的教材内容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。如果内容达到一定的量,以后可以再汇集为一本新书。
后继相关信息将发布于下面这个链接:https://gmzyjx.com/qa/question/7012/ 。
李文强
2023年1月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