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)顺应四时阴阳的重要性

夫四时阴阳,万物之根本也(1),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(2)。逆其根,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(3)。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荷疾不起(4)。

《素问•四气调神大论》

讲解

本文论述人体顺应四时阴阳自然规律的重要性。

(1)“四时阴阳”,不单指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的四季气候变化,主要指一年中日行周天运动的阴阳变化规律。张介宾说:“以日行之度数言,则冬至日南极而北返,夏至日北极而南返,是为日行南北之至极,故冬至曰阳始,夏至曰阴始。”从天文现象来看,这正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的结果。

“万物之根本”,谓四时阴阳运动变化,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根本原因,这是古人通过长期实际观察得出的结论。张志聪说:“四时阴阳之气,生长收藏,化育万物,故为万物之根本。”由太阳运动而引起的阴阳变化,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。

(2)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春夏是阳旺的季节,为什么还要保养阳气?秋冬是阴盛的季节,为什么还要保养阴气?看来似乎与协调阴阳的原则是相违背的,其实并不矛盾。因为四时阴阳是相互为根,相互为用的,如果春夏不保养阳气,则无以生长,秋冬不保养阴气,则无以收藏,同时也不能保持阴阳互为生长的连续性。如张介宾说:“夫阴根于阳,阳根于阴,阴以阳生,阳以阴长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,秋冬则养阴,以为春夏之地,皆所以从其根也。”“沉浮”,有随波上下,因时制宜的意思。“门”出入的门户。《素问集注》:“阴阳出入,故谓之门。”全句的意思是人们也应该适应四时阴阳变化,象其它生物一样,随时序而有生长化收藏的变化。

(3)“逆其根”,指违反四时阴阳,与“从其根”,即顺其阴阳是相对应的。“伐其本”,谓伤伐生命的根本,即生长收藏的适应能力。“坏其真”,即败坏人体真气。张志聪注云: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,逆夏气则太阳不长,所谓逆其根矣。逆春气则奉长者少,逆夏气则奉收者少,所谓逆其根则伐其本矣。”由于违反适应四时阴阳的养生原则,干扰了人体生理节律,致使真元之气败坏,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和生命的死亡。

(4)“终”,代表衰老。“始”,代表发生。“终始”,指生物整个生长衰老过程。“苛疾”,即重病。王冰注:“苛者,重也。”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生命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,任何生物都要适应外在自然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。人体也不例外,只有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,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,使机体阴阳与外在环境保持协调平衡,否则就会损伤真元之气,大大降低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,这样必然导致危重疾病的产生。给生命带来严重威胁。正如马莳所说:“顺阴阳则此身之气治,治则必能有生也,逆阴阳,则此身之气乱,乱则必至于死也。”

临证意义

顺应四时阴阳变化,对养生和指导临床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因为自然界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,是地球在绕日公转的周期中,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,南北半球接受日光的多少也随着变化而形成的。由于一切生物都需要适应自然变化才能获得生存,所以人体阴阳的消长同样存在相应的节律。基于此,《内经》认为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根本,提出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养生法则,目的在于使人体阴阳保持互为生长的连续性,以适应四时阴阳变化,与外在环境保持平衡协调。根据这个原理,在临床上结合时令季节,气候变化,进行辨证论治,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。如《金匮要略•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》有这样的记载:“色白者,亡血也,设微赤非时者死。”认为失血而面色反见微赤,又非气候炎热之时,当是血去阴伤,虚阳浮越,阴阳不能相互交纽的危笃之症。这是色不应时,与时令相反,所以是病情危重的表现。脉诊也是这样,《素问•玉机真藏论》说:“脉从四时,谓之可治”。“脉逆四时,为不可治。”结合四时阴阳变化进行病机分析,了解机体与外在环境保持协调统一的情况,这在诊断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,故《素问•脉要精微论》说:“得一之情,以知死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