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《中国历代医籍选介》
- 本草纲目
- 内容
本草纲目
明·李时珍著,成书于1578年。
本书系编取《神农本草经》以下诸家本草,历时三十余年,荟粹成书,它总结了明以前的医药经验,成为祖国医学遗产重要文献之一。全书共五十二卷。分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、服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等十六部。每部又分若干类,即水部二类,火部一类,土部一类,金石部五类,草部十一类,谷部四类,菜部五类,果部六类,木部六类,服器部二类,虫部四类,鳞部四类,介部二类,禽部四类,兽部四类,人部一类,计六十二类。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,其中新增加药物三百七十四种。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,插图一千余幅。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药物学巨著,而且是一部具备了初期植物形态分类学内容的伟大著作。
李时珍鉴于过去的《本草》“品数既繁,名称多杂”,有同一药物误为二物,也有二物混为一种的;甚至“草木不分,虫鱼互混”。为了纠正这些错误,他博览群书,广采众长,引据了历代诸家本草八十四家;古今医家书目二百七十七家,还阅读了大量的古今经史资料,共达八百多部。
李氏勇于科学实践,坚持实事求是,除了广泛参考文献,还深入调查研究,虚心向农民、猎户、渔民、樵夫、药农、铃医请教。并且不知疲倦地爬山涉水,进行实地考察药用植物,解剖药。用动物,采掘和炼制药物。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南等省都踏遍李氏的足迹,在掌握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实践知识后,进行“删除繁复,补充缺漏,纠正讹误”的艰苦工作,三易其稿,终于完成了这部宏伟巨著。
本书的论述特点是,在正文前先列总目、附图。每药标以正名、释名,次列集解、辨疑、正误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、附方等项。体现了纲目分明,条理清晰,考证确切,论据充分,方药结合。同时纠正了不少过去本草的错误,提供了大量科学资料,反映了他的临床经验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思想。
《本草纲目》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方面的光辉成就,丰富了祖国医药学宝库,同时对矿物学、化学、地质、天文等学科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,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有重要地位。本书从明·万历24年刊行以来,成为医家必读之书,而且国外也纷纷翻译学习。1606年传到日本,1783年被译成日文,相继传至欧洲。据近人李涛所考,《本草纲目》一书已有拉丁、法、俄、英、德、日与汉七种文字流行于世。它已不单是祖国医药宝库的一颗明珠,而且也是世界药学方面的一份珍贵财富。
1957年、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影印本,1982年有刘衡如点校本为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