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《中国历代医籍选介》
- 医医病书
- 内容
医医病书
清•吴鞠通撰,刊于1831年。
本书是吴氏继《温病条辨》之后的又一部著作。一以补《条辨》内伤与杂症之不足,二以医流俗无学无识之弊。书中予曰:“特窃悲悠悠人世,病者不死于病者之病,多死于医者之病。而医者又不自知其所以病,病者将愈益重其病,若欲救病者之病,则不得不先医医者之病。”故名《医医病书》。
本书分上下两卷。分作四编。上卷为初编,曰学医总论,计二十三条;二编曰病理各论,计十七条。下卷为三编,曰证治要论,计二十四条,四编曰用药统论,计十七条。又新增五条,共计八十一条。
本书悉遵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玉函经》、《临证指南》之旨,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,并广採历代诸家之长。书中告诫后学读书必须精深,临症切忌猛浪。医者须有巧思,“有不易之定理,有交易之变通,有变易之化工”。为医须讲医德,以活人为务;切勿骄吝,妄抬身分,重索谢资。这些论点,成为砭世救弊之名言。
本书于辨症方面,亦颇具卓见。如午后身热,并非全属阴虚,须辨证清楚,不能浪投大剂补阴。吴氏认为“阴虚身热,原在午后。要知阴邪自旺于阴分,亦午后身热也。如伏暑、燥症、温疟、湿中生热、瘀血作烧、幼儿食积夜热之类,皆阴邪自旺于阴分,最忌阴柔滋腻”。但两者的不同点,吴氏指出由于阴邪所致者。“五更必有微汗而解”;虚劳所致者,“必无汗而自解”。为此临床再参合色脉、舌苔、饮食嗜好,以及其他见症,其治疗就不难明如指掌。
以上吴氏之说贯穿于痘科、外科、眼科中,并举建中汤为“脏腑体用,药即随之”以文之。
本书有1915年绍兴育新书局石印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