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金梅草

小金梅草,中药名。为仙茅科小金梅草属植物小金梅草Hypoxis aurea Lour.的全草。具有温肾壮阳,补气的功效。主治肾虚腰痛,疝气痛。
别名 野鸡草、山韭菜、小金锁梅、龙肾子
药味 味甘、微辛
药性
归经 味甘、微辛,性温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温肾壮阳,补气。
主治 肾虚腰痛,疝气痛。
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  • 小金梅草
小金梅草
拼音注音
Xiǎo Jīn Méi Cǎo
别名

野鸡草、山韭菜、小金锁梅、龙肾子

来源

仙茅科小金梅草属植物小金梅草Hypoxis aurea Lour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晒干。

性味

甘、微辛,温。

功能主治

温肾壮阳,补气。肾虚腰痛,疝气痛。

用法用量

3~5钱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小金梅草

功效作用

功能
温肾壮阳,补气。
主治
肾虚腰痛,疝气痛。
用法用量
用量9-15g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夏秋采集,晒干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仙茅科小金梅草属植物小金梅草。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近球形或长圆形,顶端被黑褐色老叶纤维,下生须根。叶数片,基生,窄条形,长7-30cm,宽2-6mm,被疏毛,中脉明显。春、夏开淡黄色花,花1-2朵,由叶丛生出,花梗线形,长2.5-10cm,被疏毛;苞片小,刚毛状;花被6片,长圆形,长6-8mm,被疏毛;雄蕊6个,花丝短;子房下位,棒状,被金色疏长毛。蒴果棒状,长达6mm,熟时3瓣裂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及西藏等省区。
生长环境
生于山坡草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