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白蒿

小白蒿,中药名。为菊科艾属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.的带花全草。具有燥湿,杀虫的功效。主治胆囊炎,驱蛔虫,蛲虫。
别名 冷蒿、白蒿、小艾
药味 味辛
药性
归经 味辛,性温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燥湿,杀虫。
主治 胆囊炎,驱蛔虫,蛲虫。
小白蒿
  • 小白蒿
小白蒿
别名

冷蒿、白蒿、小艾

来源

为菊科艾属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.,以带花全草入药。7~8月初采收,晒干。

性味

辛,温。

功能主治

燥湿,杀虫。用于胆囊炎,驱蛔虫,蛲虫。

用法用量

3~5钱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小白蒿

功效作用

功能
燥湿,杀虫。
主治
胆囊炎,驱蛔虫,蛲虫。
用法用量
用量5-15g。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
1、胆囊炎:小白蒿15g,香附子、羊蹄草、问荆、车前草各9g,甘草6g,水煎服,每日2次。

2、驱蛔虫、蛲虫:水白蒿15g,蒲公英根30g,水煎服,早晚空腹各1次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7-8月初采收,晒干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菊科艾属植物冷蒿。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高40-70cm;茎基部木质,丛生,基部以上少分枝,被短茸毛。叶2-3次羽状全裂,长1cm,稀达2cm。宽达1cm,下部裂片常2-3裂,顶部裂片又常羽状或掌状全裂,小裂片又常3-5裂,裂片多少条形,顶端稍尖,基部的裂片抱茎成托叶状;上部叶小,3-5裂。头状花序较少数,排列成狭长的总状或复总状花序,有短梗及数个条形苞叶,下垂;总苞球形。直径2.5-3mm而花黄色,或有时直径3-3.5mm而花深紫色或黄色:总苞片约3层,卵形,被茸毛,有绿色中脉,边缘膜质;花序托有白色托毛;花筒状,内层两性,外层雌性。瘦果矩圆形,长近1mm,无毛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新疆、青海及华北、东北等地。
生长环境
生于山坡阳地及草原、河谷等干燥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