蘑菇
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 (Pers.) Fr.,以子实体入药。
夏秋两季雨后,生混交林及阔叶林内地上,与某些阔叶树种形成菌根。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云南。
淡,温。
追风,散寒,舒筋,活络。
红菇、朱菇
药材基源:为红菇科真菌大红菇的子实体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ssula rubra (Krom.)Bres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雨后采摘,洗净,晒干备用。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阴湿地上。夏、秋间常见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各地。
菌盖宽6-16cm,扁半球形,后平展而下凹。深苋菜红色,表面平滑,在潮湿气候下有粘性,边缘平滑或有不明显的条纹。菌肉白色。菌柄近圆柱形,长3.5-13cm,粗1.5-3.5cm,白色,部分肉色,内部松软;菌褶黄色,少数在基部分叉,褶间有横脉,褶之前部边缘常呈红色。孢子淡黄色,近球形,(8-11)μm×(7-9)μm,壁表有小刺;囊状体透明,披针形,(85-105)μm×(13-19)μm。
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,或平扁而中央下凹,直径4-10cm,红色或暗红色,边缘粉红色或带白色,平滑或有微细绒毛,有不明显条纹。菌肉类白色,表皮下粉红色。菌褶密,基部分叉,白色或浅赭黄色,褶间有横脉。菌柄类圆形,长3.5-8cm,直径1-2.5cm,白色或带粉红色。气微,味辛辣。
甘;性微温
养血;逐瘀;祛风。主血虚萎黄;产后恶露不尽;关节酸痛
内服:煎汤,10-20g;或同鸡、猪肉炖。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大红菇
内服:煎汤,10-20g;或同鸡、猪肉炖。
含5种多糖、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。多糖含量约为2.47%,其中单糖和寡糖占总糖的33.9%,氨基酸含量占14.7%。
抗衰老作用:红菇多糖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的转录和表达、抗氧化及增强免疫功能而抗衰老的。
《福建药物志》:“益血通经,驱风逐瘀。主治贫血,产后恶露不尽,关节酸痛。”
1、治贫血:大红菇、绿心豆、猪瘦肉各酌量。炖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2、治风湿关节痛、跌打损伤:大红菇15g。水酒炖服,日1-2次。(《食疗药用蕈菌》)
3、治经闭腹痛:①大红菇、大血藤、当归各15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(《妇女百病良方》)②大红菇15g,大血藤30g,香附9g,益母草15g,水煎,日1剂,连服3-5日。(《中国民间百草方药》)
4、治关节肿痛:大红菇30g,土牛膝18g,骨碎补12g。水煎去渣,分2次兑黄酒温服。(《中国民间百草方药》)
同属植物葡酒红菇Russula vinosa;Lindb.分布于福建、广西,在当地亦作本品使用。
夏、秋间雨后采摘,洗净,晒干备用。
菌盖扁半球形,或平扁而中央下凹,直径4-10cm,红色或暗红色,边缘粉红色或带白色,平滑或有微细绒毛,有不明显条纹。菌肉类白色,表皮下粉红色。菌褶密,基部分叉,白色或浅赭黄色,褶间有横脉。菌柄类圆形,长3.5-8cm,直径1-2.5cm,白色或带粉红色。气微,味辛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