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腊梅

山腊梅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腊梅科腊梅属植物山腊梅ChimonanthusnitensOliv.[CalycanthusnitensRehd.;Meratianitens(Oliv.)Rehd.EtWils.],以叶入药。全年可采,以夏秋采收为佳,晒干。功能主治为:解表祛风,清热解毒。预防感冒,流行性感冒,中暑;治慢性气管炎,胸闷。
别名 亮叶腊梅、毛山茶、岩马桑、香风茶。
药味 微苦、辛
药性 微凉
归经 微苦、辛,凉。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解表祛风,清热解毒。
主治 预防感冒,流行性感冒,中暑;治慢性气管炎,胸闷。
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  • 山腊梅
山腊梅
别名

亮叶腊梅、毛山茶、岩马桑、香风茶

来源

腊梅科腊梅属植物山腊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.[Calycanthus nitens Rehd.;Meratia nitens (Oliv.) Rehd. Et Wils.],以叶入药。全年可采,以夏秋采收为佳,晒干。

性味

微苦、辛,凉。

功能主治

解表祛风,清热解毒。预防感冒,流行性感冒,中暑;治慢性气管炎,胸闷。

用法用量

6钱。外用治蚊蚁叮咬,鲜品揉擦伤处。

备注

(1)山腊梅因含挥发油,勿久煎。单用通常用开水冲泡代茶,亦可用山腊梅叶制成冲剂应用。

(2)用量过大,偶可出现恶心或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。但停药后即可消失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山腊梅

功效作用

功能
解表祛风,清热解毒。
主治
预防感冒,流行性感冒,中暑;治慢性气管炎,胸闷。
用法用量
6钱。外用治蚊蚁叮咬,鲜品揉擦伤处。
化学成分
生于低山疏林中或林缘阳处。
药理作用

1.山腊梅水浸液有直接抑制或杀灭流感A3病毒(京科68-1)的作用,并在鸡胚中经尿囊腔或卵黄囊给药后,都有抑制病毒在尿囊腔的生长、繁殖作用,其抑制作用在感染病毒之前后1小时给药不受影响。

2.山腊梅挥发油也可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,但在鸡胚中无明显的抑制病毒作用。

3.山腊梅叶水提液对小白鼠感染副流感Ⅰ(仙台)病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,能降低小白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其存活天数。

植物学信息

形态特征
常绿灌木,高约2米,小枝圆柱状或略呈四棱形,具皮孔。单叶对生,叶柄长5~10毫米;叶片革质,椭圆形或窄椭圆形,长4~13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、长渐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,上面亮绿色,下面灰白色,嫩叶两面均被疏糙硬毛。9~11月至冬季开花,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,芳香,径约2厘米,具短梗;鳞片棕色,扁椭圆形至宽卵形,外面被微柔毛,花被片多数,白色或黄白色,外轮被片长圆形,长5~7毫米,宽约3毫米;中轮的被片窄椭圆形,长10~17毫米,宽约3毫米,具爪,内轮被片卵形,长约10毫米,宽约3毫米,亦具爪;雄蕊5~7个,长约3.5毫米,生于壶形的花托口部,药隔突出,被微柔毛;不育雄蕊与雄蕊同数,较短,着生在雄蕊基部内侧,并与之对生;心皮多数,离生,长约4毫米,着生在空壶形的花托底部;子房卵形,花柱极纤细,被短柔毛,膨大的空壶形花托(假果)椭圆形,长2~4厘米,褐色,被糙硬毛,上面具被片痕,口部收缩,常具宿存的雄蕊或花丝,内有瘦果数个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等省。
生长环境
生于低山疏林中或林缘阳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