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山豆

大山豆,中药名。为豆科植物三叶蝴蝶花ClitoriamarianaL.的根和花。具有补肾,舒筋的功效。主治肾虚头晕,腰膝酸痛,水肿,带下。
别名 野黄豆、顺气药
药味 味甘
药性
归经 味甘,性温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补肾,舒筋。
主治 肾虚头晕,腰膝酸痛,水肿,带下。
大山豆
  • 大山豆
大山豆
别名

野黄豆、顺气药

来源

豆科大山豆Clitoria mariana L.,以根、叶、花入药。

生境分布

云南。

性味

甘,温。

功能主治

补肾,止血,舒筋。主治感冒,肾虚头晕,白带,产后腹痛,水肿,肠出血,风湿关节炎。

用法用量

根0.5~1两,花1~2钱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大山豆

功效作用

功能
补肾,舒筋。
主治
肾虚头晕,腰膝酸痛,水肿,带下。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根15-30g,花3-6g。

相关论述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补肾,止血,舒筋。主治感冒,肾虚头晕,白带,产后腹痛,水肿,肠出血,风湿性关节炎。”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秋季采收根部,夏季采花,晒干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豆科植物三叶蝴蝶花。
形态特征
缠绕半灌木。有稀疏的长硬毛。叶互生,三出复叶;叶柄长6.5-11.5cm;托叶卵状三角形,小托叶针刺状;叶片长圆状椭圆形,长3-8cm,宽1.5-4cm,先端钝渐尖,有小细尖,基部圆形,上面无毛,下面有疏毛。花单生叶腋,长4cm,花梗基部有4-5个苞片,有时更多;小苞片卵状披针形,外面略被毛,边缘有长硬毛;花萼钟状,先端5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;花冠蝶形,蓝色,旗瓣长倒卵形,很大,翼瓣和龙骨瓣很小,其宽度约为旗瓣的1/4-1/5;雄蕊10,二体,花药同型;子房有柄,花柱扁长弯曲。荚果线形,有柄。花期6月,果期7-9月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生长环境
生于山地森林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