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参

峨参,中药名。为伞形科植物峨参Anthriscussylvestris(L.)Hoffm.的根。具有益气健脾,活血止痛的功效。主治脾虚腹胀,乏力食少,肺虚咳喘,体虚自汗,老人夜尿频数,气虚水肿,劳伤腰痛,头痛,痛经,跌打瘀肿。
别名 田七、金山田七、土白芷、广三七、胡萝卜七、南田七、水田七、土当归(湖北),土田七(四川)
药味 味甘、辛
药性 微温
归经 味甘、辛,性微温;归脾、胃、肺经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益气健脾,活血止痛。
主治 脾虚腹胀,乏力食少,肺虚咳喘,体虚自汗,老人夜尿频数,气虚水肿,劳伤腰痛,头痛,痛经,跌打瘀肿。
峨参
  • 峨参
  • 峨参
  • 峨参
  • 峨参
峨参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峨参

拼音注音
é Shēn
别名

土田七[四川]

来源

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(L.) Hoffm.,以根、叶入药。8~9月地上部分变黄时挖根,洗净煮熟,去外皮晒干或烘干;叶鲜用或晒干研粉。

性味

甘、辛、微苦,微温。

功能主治

补中益气,祛瘀生新。根:用于跌打损伤,腰痛,肺虚咳嗽,咳嗽咯血,脾虚腹胀,四肢无力,老人尿频,水肿;叶:外用治创伤。

用法用量

根4~5钱;叶外用适量,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敷患处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峨参

拼音注音
é Shēn
别名

田七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金山田七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
出处

《峨嵋药植》

来源

为伞形科植物峨参。3~4月或9~10月采挖。截去茎杆,洗净,刮去粗皮及尾须,用沸水略烫后,晒干或微火烘干。

生境分布

生于中山区的阴处或半阴处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四川等地。

原形态

多年生草本,高60~80厘米。直根粗大。茎圆柱形,中空。叶互生,长10~30厘米,2回3出式羽状分裂或2回羽状分裂;裂片披针状卵形,长1.5~3.5厘米,宽5~15毫米,边缘羽状缺裂或齿裂,下面疏生柔毛;叶柄长5~20厘米。复伞形花序,顶生或腋生;无总苞,小总苞片5~8,卵形或披针形,全缘,有毛;花杂性,雄花较多;萼齿不显;花瓣5,白色,先端钝或突尖。双悬果条状管形,先端渐狭,在中缝处收缩,内侧有显着的槽,顶端有2个宿存柱头。花期4~5月。

性状

干燥根呈条形或圆锥形,长3~7厘米,中部粗1~2厘米。顶端有茎痕,侧面偶有锥形小突起:尾端渐细小。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,有明显的粗环纹

质坚实沉重,断面黄色或黄棕色,肉质细致。气微,味微辛辣带甘。以质坚实、色白黄、根条粗及环纹细致者为佳。

化学成分

根含峨参内酯即脱氧鬼臼毒素、异峨参内酯以及还原糖、蔗糖,淀粉等。花含黄酮甙,为木犀草素在C7上的糖甙。

炮制

以水浸湿,闷润4小时,切碎晒干。

归经
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脾、胃、肺三经。"

性味
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微温,味甘辛,无毒。"

注意
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。"

功能主治

①四川中药志):"补中益气。治脾虚食胀,四肢乏力,肺虚咳喘,老人夜尿,并消水肿。"

②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治胃病,通气。"

③治跌打伤吐血。(四川)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峨参

拼音注音
é Shēn
别名

田七、金山田七、土白芷、广三七、胡萝卜七、南田七、水田七、土当归、土田七

英文名
Root of Woodland Beakchervil
出处

出自《峨嵋药植》
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thriscus sylvestris (L.) Hoffm.[Chaerophyllum syluestre L.]

采收和储藏:栽后2-3年收获,在春、秋季挖取根,剪去须尾,刮去外皮,用沸烫后,晒干,或微火炕干。

生境分布

生态环境:生于从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m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,以及山谷溪 边石缝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原形态

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达1.5m。直根粗大。茎粗壮,多分枝,近无毛或下部有细柔毛。基生叶有长柄,柄长5-20cm,基部有阔鞘;叶片轮子廓呈卵形,二回羽状分裂,长10-30cm,一回羽片有长柄,卵形至宽卵形,有二回羽片3-4对,二回羽片有短柄,轮廓卵状披针形,羽状全裂或深裂,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有粗锯状披针形,羽状全裂或深裂,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有粗锯齿,长1-3cm,宽0.5-1.5cm,背面疏生柔毛;茎上部叶2.5-8cm,伞辐4-15;小总苞片5-8,卵形至披针形,先端尖锐,反折;花白色,通常带绿或黄色;花柱较花柱基长2倍。果实长圆形至线状长圆形,长5-10mm,宽1-1.5mm,光滑或疏生小瘤点,先端渐狭成喙状,合生面明显收缩,果柄顶端常有五环白色小刚毛,分生果横剖面近圆形,油管不明显,胚乳有深槽。花、果期4-5月。

栽培

生物学特性 喜高寒潮湿的环境,抗寒力强。宜选择中山或高山阴处和半阴处栽培,土壤以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、肥沃疏松的夹沙土中生长最好。

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。种子繁殖:8-9月采收成熟种子,阴干,直播,秋播9-10月,春播3-4月进行,秋播出苗快,发芽率高,按行窝距各约27cm开穴,每1hm2用种7.5-11.25kg,种子与人畜粪水、草木灰抖匀后点播,再盖火灰一把。分株繁殖:收获时选小苗于未萌芽前栽植,每穴栽苗3-4株,栽后施土杂肥。

田间管理 无论直播或分株栽种,每年4、6、10月中耕除草时结合施肥,一般篱人畜粪水,最后1次圈肥或草木灰,施后盖土越冬。

性状

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,略弯曲,多分叉,下部渐细,半透明,长3-12cm,中部粗1-1.5cm。外表黄棕色或灰褐色,有不规则的纵皱纹,上部有细密环境纹,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,有的侧面有疔疤。质坚实,沉重,断面黄色棕色,角质样。气微,味策辛,微麻。

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可见残留木栓层由数列木栓细胞组成,皮层宽,有多数油管分布。形成层环明显。木质部导管多单列,放射状排列。射线宽广。部分根中心有裂隙。

粉末特征:淡灰棕色。①导管为网纹、梯纹及环纹,直径10-45μm,壁木化。②油管多已破碎,可见油管碎块;围绕油管的上皮细胞呈扁长形,壁薄,在其附近可见油滴。③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多角形,壁淡棕色。④皮层纤维少数,多单个散在,或成断节,直径15-20μm,壁不甚厚,木化。

化学成分

根含峨参内酯(anthricin),异峨参内酯(isoan-thricin),2-(3,4,5,-trimethoxybenzyl)-3-(3,4-methylene-dioxybenzyl)butyro lactone],深黄水芹酮(crocatone),(Z)-2-当归酰氧基甲基-2-丁烯酸[(Z)-2-angeloyolxymethyl-2-butenoic acid],O-[(Z)-2-当归酰氧基甲基-2-丁烯酰基]-3-甲氧基-4,5-亚甲二氧基肉桂醇

炮制

以水浸湿,闷润4小时,切碎晒干。

性味

味甘;辛;性温;胃;肺经

注意

《四川中药志》:凡邪实而正气未虚者忌用。

功能主治

益气健脾;活血止痛。主脾虚腹胀,乏力食少,肺虚咳嗽;体虚自汗;老人夜尿频数;气虚水肿;劳伤腰痛;头痛;痛经;跌打瘀肿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各家论述

1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补中益气。治脾虚食胀,四肢乏力,肺虚咳喘,老人夜尿,并消水肿。

2.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治胃病,通气。

3. 治跌打伤吐血。(四川)
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峨参

功效作用

功能
益气健脾,活血止痛。
主治
脾虚腹胀,乏力食少,肺虚咳喘,体虚自汗,老人夜尿频数,气虚水肿,劳伤腰痛,头痛,痛经,跌打瘀肿。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注意事项

孕妇慎服。

化学成分

1、根含峨参内酯,异峨参内酯,2(3″,4″,5″-三甲氧基苄基)-3-(3′,4′-亚甲二氧基苄基)丁内酯,深黄水芹酮,(Z)-2-当归酰氧基甲基-2-丁烯酸,O-[(Z)-2-当归酰氧基甲基-2-丁烯酰基]-3-甲氧基-4,5-亚甲二氧基肉桂醇。紫花前胡甙,东茛菪甙,尿嘧啶,芹菜素,槲皮素,芸香甙及α-蒎烯,β-月桂烯,d-柠檬烯,对-聚伞花素等十余种香精油。

2、根茎含欧前胡内酯,欧前胡醇,林白芷醇酮,园当归内酯,异欧前胡内酯,氧化前胡素。

3、茎含峨参树脂醇,去氧鬼臼毒素,(Z)-2-当归酰氧基甲基-2-丁烯酸,豆甾醇,β-谷甾醇,菠菜甾醇。

4、花的挥发油中含苯酚,邻-苯甲酚,丁香油酚等10余种化合物,另外还含木犀草素,芹菜素,咖啡酸。

花中还提取出去氧鬼臼毒素,豆甾醇,β-谷甾醇、正-链烷烃类,正-醇类。

花、芽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左旋香桧烯。

相关论述

1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“补中益气。治脾虚食胀,四肢无力,肺虚咳喘,老人夜尿,水肿等症。”

2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补中益气,去瘀生新。主治跌打损伤,腰痛,肺虚咳喘,咳嗽咯血,脾虚腹胀,四肢无力,老人尿频。”

3、《湖北中草药志》:“健脾益肾,止咳,止痛。用于肺虚喘咳,头痛、胃痛,腹痛,腹胀,食积,失眠,小儿口疮等症。”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
1、治脾虚腹胀,四肢无力:(峨参)根9-15g。炖猪肉适量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

2、治食积:峨参9g,青皮、陈皮各6g。水煎服。(《湖北中草药志》)

3、治肺虚咳嗽:峨参、百合、天冬各12g,川贝9g。水煎服。(《万县中草药》)

4、治脾肺两虚,咳嗽气短,倦怠乏力,肺结核:峨参60g,岩白菜15g,黄精15g,吉祥草根15g。水煎服或炖猪瘦肉服。(《四川中药》1979年)

5、治老人尿多:峨参12g,桑螵蛸、益智仁各9g。水煎服。(《万县中草药》)

6、治跌打损伤:①峨参研末,酒送服,每次3-5g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②峨参9-15g。浸酒服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)

7、治失眠:峨参9g,红刺3枚。水煎服。(《湖北中草药志》)

附注

与本品功用相似者尚有:刺果峨参Anthriscusnemorosa(M.Bieb.)Spreng。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内蒙古、甘肃、新疆、四、西藏等地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栽后2-3年收获,在春、秋季挖取根,剪去须尾,刮去外皮,用沸水烫后,晒干,或微火炕干。

炮制方法
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以水浸湿,闷润至透,切薄片,干燥。

保存方法

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。

药材鉴别

药材性状

根呈圆锥形,略弯曲,多分叉,下部渐细,半透明,长3-12cm,中部粗1-1.5cm。外表黄棕色或灰褐色,有不规则的纵皱纹,上部有细密环纹,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,有的侧面有疔疤。质坚实,沉重,断面黄色或黄棕色,角质样。气微,味微辛,微麻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伞形科峨参属峨参。
形态特征
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达1.5m。直根粗大。茎粗壮,多分枝,近无毛或下部有细柔毛。基生叶有长柄,柄长5-20cm,基部有阔鞘;叶片轮廓呈卵形,二回羽状分裂,长10-30cm,一回羽片有长柄,卵形至宽卵形,有二回羽片3-4对,二回羽片有短柄,轮廓卵状披针形,羽状全裂或深裂,末回裂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有粗锯齿,长1-3cm,宽0.5-1.5cm,背面疏生柔毛;茎上部叶有短柄或无柄,基部呈鞘状,有时边缘有毛。复伞形花序直径2.5-8cm,伞辐4-15;小总苞片5-8,卵形至披针形,先端尖锐,反折;花白色,通常带绿或黄色;花柱较花柱基长2倍。果实长圆形至线状长圆形,长5-10mm,宽1-1.5mm,光滑或疏生小瘤点,先端渐狭成喙状,合生面明显收缩,果柄顶端常有一环白色小刚毛,分生果横剖面近圆形,油管不明显,胚乳有深槽。花、果期4-5月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内蒙古、甘肃、新疆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道地产区
主产四川、湖南、江苏、云南等地。自产自销。
生长环境
生于从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m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,以及山谷溪边石缝中。
生长见习
喜高寒潮湿的环境,抗寒力强。宜选择中山或高山阴处和半阴处栽培,土壤以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、肥沃疏松的夹沙土中生长最好。
繁殖方式
用种子和分株繁殖。
栽培技术
1、种子繁殖:8-9月采收成熟种子,阴干,直播,秋播9-10月,春播3-4月进行,秋播出苗快,发芽率高,按行窝距各约27cm开穴,每1h㎡用种7.5-11.25kg,种子与人畜粪水、草木灰拌匀后点播,再盖火灰一把。2、分株繁殖:收获时选小苗于未萌芽前栽植,每穴栽苗3-4株,栽后施土杂肥。
病虫防治
食心虫,为害嫩果;蚜虫,为害嫩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