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腊梅

夏腊梅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腊梅科夏腊梅Sinocalycanthuschinensis(ChengetS.Y.Chang)ChengetS.Y.Chang,以花、根入药。功能主治为:健胃止痛。主治胃气痛。
别名 -
药味 -
药性 -
归经 -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健胃止痛。
主治 主治胃气痛。
夏腊梅
  • 夏腊梅
夏腊梅
来源

腊梅科夏腊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(Cheng et S. Y. Chang)Cheng et S. Y. Chang,以花、根入药。

生境分布

浙江。

功能主治

健胃止痛。主治胃气痛。

用法用量

花或根配方用,3~5钱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夏腊梅

功效作用

功能
健胃止痛。
主治
主治胃气痛。
用法用量
花或根配方用,3~5钱。

植物学信息

形态特征
叶对生,膜质,卵圆形至倒卵形,长18-26cm,宽11-16cm,全缘或具不整齐细齿。花单生于当年嫩枝顶端,夏季开花,直径5~7cm,花被二型,外轮12-14片,呈花瓣状,白色至粉红色,边缘紫红色;内部花被片9~12枚,呈副冠状,肉质较厚,淡黄色,腹面基部散生淡红色斑纹,无香气。瘦果矩圆形,长1-1.5cm,深褐色,疏被白色茸毛。花期5~6月,果期9-10月。
分布区域
浙江。
生长环境
自然分布在海拔600-1000m的山地、沟谷两旁林荫下或东北向北坡。
生长见习
喜温暖湿润环境。适应性强,在江南、江淮之间均能正常越冬越夏,夏季能耐40℃的短暂高温,冬季能抗-15℃严寒。忌水湿,在排水良好的湿润砂壤中生长旺盛。叶色浓绿,能结实。在全光照下叶色变黄,生长不良。萌蘖力强。
繁殖方式
播种繁殖:种子10月中下旬成熟,当壶状果囊由绿色变成黄褐色、瘦果呈紫褐色时,即可采摘。采摘后将种子脱出备用,种子贮藏不宜过分干燥。于早春播种前用冷水浸泡种子24~28小时,使果皮吸水膨胀,可以提前发芽。播种时要覆草保湿,一般约半个月即可出土,两个月就能基本出齐。苗出齐后揭去覆草,再搭棚遮荫,防止幼苗被烈日灼伤。进入夏季,床面和叶面都要经常喷水,提高空气湿度,降低床面温度,以利于生长。一般当年生苗高可达30cm,根长20~25cm,地上部分具2--3个分杈,留床一年可移栽定植。播种苗一般4--5年即可现蕾开花。此外,可用其根部萌蘖进行分株繁殖。分株时,用铁铲将植株掘出,抖去根上泥土,用利刀或枝剪将萌蘖分成若干小株,每小株需有主枝1~2根,再将分株主干留lOcm处剪截,然后栽种。分株宜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。
栽培技术
栽培管理:露地栽培宜选择湿润和光照不强的环境,移植时,大苗要带土球,种植深度与原地相同。低地种植要填土加高,以防积水。土壤碱性过大时要用客土或改良为中性土。栽前施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,栽后灌足水。花后旋以追肥,每年一次即可。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涝。冬季可进行树下翻士,以改良土壤,有利植株来年生长。花后如不留种,可及时剪除残花,同时对枯枝、弱、过密枝等进行疏删。盆栽可于春季发芽前上盆,盆土宜疏松、肥沃。上盆后浇透水,恢复生长后应适当浇水,盆土保持半墒状态。花前及盛花期浇水必须适量,水多易落花落蕾,水少则开花不齐。春季施2次展叶肥,5月施1~2次复合化肥,施肥以磷、钾肥为主,氮肥适量。花后至落叶前,酌施2~3次追肥。花谢后进行修剪,以疏为主。
病虫防治

虫害

蚧壳虫:一般种植在阴暗潮湿地,夏季多雨时,由于高温闷热,腊梅易患蚧壳虫,可用人工防治。蚜虫:春夏之交嫩芽易患蚜虫,可用50%抗蚜威3000倍液喷洒,可消灭此害虫。

病害

黑斑病:发生在高温季节,可用65%代森锌500倍液或0.3波美石流合剂喷治。炭疽病:发生在高温季节,可用托布津800倍液喷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