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麻仁

胡麻仁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。功能主治为:润燥滑肠,滋养肝肾。用于津枯血燥、大便秘结,病后体虚、眩晕乏力等症。
别名 亚麻仁,大胡麻,胡麻子,壁虱胡麻,胡麻仁
药味
药性
归经 大肠经,肺经,肝经
分类 泻下药
产地 内蒙古,黑龙江,辽宁,吉林
功能 润燥滑肠,滋养肝肾。
主治 用于津枯血燥、大便秘结,病后体虚、眩晕乏力等症。
胡麻仁
  • 胡麻仁
胡麻仁
来源

本品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。

归经

入肺、脾、肝、肾经。

性味

甘,平。

功能主治

润燥滑肠,滋养肝肾。用于津枯血燥、大便秘结,病后体虚、眩晕乏力等症。

用法用量

三钱至一两,打碎,煎服;或炒熟研细,用白开水或蜂蜜调服;也可用炒熟研细,制成丸药吞服。

备注

(1)用于津枯血燥、大便秘结,可以单独应用,也可与胡桃肉、蜂蜜等配合应用。对病后体虚、眩晕等症,可与女贞子、桑椹子等同用。此外,脂麻油可作软膏基础剂,在煎熬膏药时尤为必用的药品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胡麻仁

功效作用

功能
润燥滑肠,滋养肝肾。
主治
用于津枯血燥、大便秘结,病后体虚、眩晕乏力等症。
用法用量
三钱至一两,打碎,煎服;或炒熟研细,用白开水或蜂蜜调服;也可用炒熟研细,制成丸药吞服。
注意事项
脾弱便溏者勿服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脂肪油可达60%。油中含油酸、亚油酸、棕榈酸、花生酸、廿四酸、廿二酸等的甘油酯,甾醇,芝麻素,芝麻林素,芝麻酚,维生素E等。种子中尚含叶酸18.45毫克%,烟酸0.48毫克%,蔗糖0.64%,卵磷脂0.65%,戊聚糖,蛋白质和多量的钙等。
药理作用
全草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。种子提取物予大鼠口服,可降低血糖,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糖元含量,但大量则降低糖元含量。黑脂麻油0.2毫升/100克体重喂饲大鼠10天,可增加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及胆甾醇含量,组织化学的检查也证明,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;特别是妊娠后期,抗坏血酸含量的增加更明显。黑脂麻油给正常或去势大鼠注射,有增加血球容积的倾向。油中所含芝麻素对除虫菊酯的灭蝇有协同作用。种子有致泻作用,榨油后的饼对家畜有毒,可引起绞痛、震颤、呼吸困难、胀气、咳嗽及抑制。小牛喂食过多的黑脂麻则发生湿疹,脱毛及瘙痒。
相关论述

①刘完素:"治风先治血,血活则风去。胡麻入肝益血,故风药中不可阙也。"

②《本草经疏》:"胡麻,气味和平,不寒不热,益脾胃,补肝肾之佳谷也。金刃伤血,则瘀而作痛,甘平益血润燥,故疗金疮止痛也。"

③《本草求真》:"胡麻,本属润品,故书载能填精益髓。又属味甘,故书载能补血,暖脾,耐饥。凡因血枯而见二便艰涩,须发不乌,风湿内乘发为疮疥,并小儿痘疹变黑归肾,见有燥象者,宜以甘缓滑利之味以投。"

临床应用

临床应用

1.用于津枯血燥、大便秘结。本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,治津枯便秘,可以单独应用,也可与胡桃肉、蜂蜜等配合应用。

2.用于病后体虚、眩晕乏力等症。本品甘平,有滋养肝肾的作用,对病后体虚、眩晕等症,可与女贞子、桑椹子等同用。此外,脂麻油可作软膏基础剂,在煎熬膏药时尤为必用的药品。

植物学信息

形态特征
一年生草本,高达1米。茎直立,四棱形,全株被毛。单叶对生或上部叶互生;卵形、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3~10厘米,上部的常为披针形,近全缘,中部的有齿缺,下部的常掌状3裂;叶柄长1.5~5厘米。花单生或2~3朵生于叶腋;有柄;萼片5裂,裂片披针形,长约6毫米;花冠管状,长2.5~3厘米,被柔毛,白色,常杂有淡紫红色或黄色;雄蕊4,2强,花药黄色,基着,呈矢形,花丝扁平呈薄纸质;雌蕊1,子房圆锥形,早期呈假4室,成熟后为2室,密被白柔毛,花柱线形,柱头2裂,呈薄纸质。蒴果四棱,也有六棱八棱的,长圆筒状,长约2.5厘米,黑褐色;具短柄,密被白色柔毛,花萼宿存。种子多数,卵形,先端微突尖,黑色、白色或淡黄色。花期6~8月。果期8~9月。
分布区域
中国各地有栽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