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疆苓菊

蒙疆苓菊,中药名。为菊科植物蒙疆苓菊JurineamongolicaMaxim.的全草或茎基部的绒毛。具有止血(茎基部绒毛);止血消肿(全草)的功效。主治外伤出血,衄血(茎基部绒毛);外伤出血,鼻出血,阴囊肿大(全草)。
别名 鸡毛狗、久苓菊、地棉花、蒙古久苓草、蒙新久苓菊
药味 -
药性 -
归经 -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1、茎基部绒毛:止血。</p><p>2、全草:止血消肿。
主治

1、茎基部绒毛:外伤出血,衄血。

2、全草:外伤出血,鼻出血,阴囊肿大。

蒙疆苓菊
  • 蒙疆苓菊
  • 蒙疆苓菊
  • 蒙疆苓菊
  • 蒙疆苓菊
蒙疆苓菊
别名

蒙古久苓草、地锦花、鸡毛狗

来源

菊科蒙疆苓菊Jurinea mongolica Maxim.,以茎基部绵毛入药。

生境分布

内蒙古、新疆。

性味

淡,平。

功能主治

止血。主治外伤出血,鼻出血。

用法用量

外用适量外敷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蒙疆苓菊

功效作用

功能

1、茎基部绒毛:止血。

2、全草:止血消肿。

主治

1、茎基部绒毛:外伤出血,衄血。

2、全草:外伤出血,鼻出血,阴囊肿大。
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外敷。

临床应用

附注

本种为“鸡毛狗”的基源植物,药用其基生叶柄部与茎基部的白色绒毛团块。蒙古族治外伤出血、鼻出血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菊科蒙疆苓菊。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高8-25cm。茎基粗厚,团球状或疙瘩状,被密厚的绵毛及残存的褐色的叶柄。茎枝被稠密或稀疏的蛛丝状绵毛或蛛丝状毛,或脱毛至无毛。基生叶全形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,叶柄长2-4cm,叶片羽状深裂、浅裂或齿裂,侧裂片3-4对;边缘全缘,反卷;茎叶与基生叶同形或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无柄,但小耳状扩大。两面同色或近于同色,无毛或被稀疏的蛛丝毛。头状花序单生枝端。总苞碗状;总苞片4-5层,最外层披针形;中层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;最内层线状长椭圆形或宽线形。苞片质地坚硬,外面有黄色小腺点及稀疏蛛丝毛。中外层苞片外面常被稠密的短糙毛。花冠红色,有腺点。瘦果淡黄色,倒圆锥状,上部有稀疏的黄色小腺点。冠毛褐色,有2-4根超长的冠毛刚毛;冠毛刚毛短羽状,基部不连合成环。宿存。花果期5-8月。
分布区域
产于新疆东北部(阿勒泰山),内蒙古西部、陕西北部及宁夏北部。也分布于蒙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