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,中药名。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(L)O.Kuntze.的根、嫩叶。具有清热降火,强心利尿的功效。主治风热上犯,头目昏痛、好睡,暑热烦渴,咽喉热痛,烫伤肿痛。
别名 孩儿茶,黑儿茶,儿茶膏
药味
药性
归经 肺经,心经
分类 止血药
产地 云南
功能 清热降火,强心利尿。
主治 风热上犯,头目昏痛、好睡,暑热烦渴,咽喉热痛,烫伤肿痛。
茶
  • 茶
  • 茶
  • 茶
  • 茶
  • 茶
  • 茶
  • 茶
  • 茶
  • 茶
茶
拼音注音
Chá
别名

茶叶

来源

山茶科山茶属植物Camellia sinensis O Ktunze [Thea sinensis L.],以入药。叶春夏秋均可采集,焙制。根全年可采。

性味

叶:苦、甘,微寒。

子:苦,寒。有毒。

根:苦,平。

功能主治

强心利尿,抗菌消炎,收敛止泻。

叶:用于肠炎,痢疾,小便不利,水肿,嗜睡症;外用治烧烫伤。

根:用于肝炎,心脏病水肿。

用法用量

叶3~5钱;外用适量研末,加麻油调敷患处。根:3~6钱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茶

功效作用

功能

清热降火,强心利尿。

主治
风热上犯,头目昏痛、好睡,暑热烦渴,咽喉热痛,烫伤肿痛。
化学成分

叶含咖啡碱,挥发油,三花皂苷及苷元,维生素C,少量胡萝卜素,麦角甾醇,黄酮和黄酮醇等。

药理作用

药理研究显示有兴奋中枢和心脏,利尿,降血脂,抗动脉硬化,抑制血小板聚集,抗血栓形成,抗氧化,抗菌,抗肿瘤,抗炎和抗过敏等作用。

相关论述

《食疗本草》:“利大肠,去热,解痰。”

临床应用

临床应用

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,细菌性痢疾,牙本质过敏症等。

相关配伍

1、治风热上犯,头目昏痛、好睡:茶叶30g,开水泡服。

2、治暑热烦渴:茶叶5g,乌梅5g,金银花12g,水煎服。

3、治咽喉热痛:茶树20g,瓜子金10g,酸汤秆15g,水煎服。

4、治烫伤肿痛:鲜茶叶、鲜八月瓜果实各适量,水煎取浓汁,外搽患处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山茶科植物茶。
形态特征
常绿灌木,高1-6m。多分枝,嫩枝有细毛,老则脱落。单叶互生,长椭圆形、椭圆状披针形、或倒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质厚,老则带革质;叶柄短,略扁。花腋生,1-3朵,有花柄;萼片5;花瓣5。蒴果木质化,扁圆三角形,暗褐色。果实次年成熟。
分布区域
野生或栽种。我国南方各地地区均有分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