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胡子

龙胡子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龙胡子LycopodiumphlegmariaL.。以全草入药。功能主治为:散风和血、消肿止痛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疼痛。
别名 龙胡须、旱灵草、岩石松。
药味
药性
归经 苦,凉。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散风和血、消肿止痛。
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疼痛。
龙胡子
  • 龙胡子
  • 龙胡子
  • 龙胡子
  • 龙胡子
  • 龙胡子
龙胡子
拼音注音
Lóng Hú Zǐ
别名

龙胡须、旱灵草、岩石松

来源

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龙胡子Lycopodium phlegmaria L.。以全草入药。

性味

苦,凉。

功能主治

散风和血、消肿止痛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疼痛。

用法用量

用本品适量泡酒内服,每次2口,日服2次。外用治荨麻疹,煎水洗患处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龙胡子

功效作用

功能
散风和血、消肿止痛。
主治
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疼痛。
用法用量
用本品适量泡酒内服,每次2口,日服2次。外用治荨麻疹,煎水洗患处。

植物学信息

形态特征
茎簇生,柔软下垂,4-6回二叉分枝,长15-60厘米,主茎直径3毫米,枝连叶扁平或近扁平。叶螺旋状排列,明显为二型。营养叶斜展,卵状三角形,长5-10毫米,宽3-5毫米,基部心形或近心形,下延,具明显短柄,无光泽,先端渐尖,背面扁平,中脉明显,革质,全缘。孢子囊穗顶生,长线形,长9-14厘米。孢子叶卵状,排列稀疏,长约1.2毫米,宽约1毫米,先端尖,中脉明显,全缘。孢子囊生在孢子叶腋,肾形,2瓣开裂,黄色。
分布区域
国内分布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