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核,中药名。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种子。具有理气,散结,止痛的功效。主治疝气,睾丸肿痛,乳痈,腰痛。
疝气,睾丸肿痛,乳痈,腰痛。
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。果实成熟后收集,洗净,晒干。
本品略呈卵形,长0.8~1.2cm,直径0.4~0.6cm。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,光滑,一侧有种脊棱线,一端钝圆,另端渐尖成小柄状。外种皮薄而韧,内种皮菲薄,淡棕色,子叶2,黄绿色,有油性。气微,味苦。
置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
橘核: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用时捣碎。
盐橘核:取净橘核,照盐水炙法(附录Ⅱ D)炒干,用时捣碎。
本品横切面:种皮表皮细胞为黏液细胞层;其下为1 列厚壁细胞,排列成栅状,外壁完整或上端呈尾状突起,壁厚薄不匀,木化,具纹孔;色素层细胞含橙黄色或黄棕色物,并含草酸钙方晶,直径7~16μm。胚乳细胞3~4列,有的壁连珠状增厚,含脂肪油滴。子叶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或方晶,并含脂肪油滴及针簇状橙皮苷结晶。
归肝、肾经。
苦,平。
理气,散结,止痛。用于小肠疝气,睾丸肿痛,乳痈肿痛。
3~9g。
橘子仁(《婉僧坦集验方》),橘子核(《本草衍义》),橘米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橘仁(《药材学》)。
《日华子本草》
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种子。一般多从食品加工厂收集,洗净,晒干或炕干。
主产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四川等地。
干燥种子呈卵形或卵圆形,一端常成短嘴状突起,长约7~10毫米,短径约5~7毫米。外种皮淡黄白色至淡灰白色,光滑,一侧有种脊棱线,自种脐延至合点,质脆易剥落。内种皮膜质,淡棕色,紧贴于外种皮之内。种仁两片,肥厚,富油质。微有油气,味苦。以色白,饱满、子粒均匀者为佳。
各种橘核都含脂肪油、蛋白质,其苦味成分为黄柏内酯和闹米林。
橘核:筛去灰屑,拣净杂质,洗净,晒干。盐橘核:取净橘核,用盐水拌匀,稍闷,放入锅内,文火炒至微黄色,并有香气为度,取出晒干,用时捣碎。(每橘核100斤,用盐2~2.5斤,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)
《纲目》:"凡用橘核,须以新瓦焙香,去壳取仁,研碎入药。"
入肝、肾经。
①《品汇精要》:"行手大阴、足大阴经。"
②《纲目》:"入足厥阴。"
③《本草经疏》:"入肾、膀胱。"
《纲目》:"苦,平,无毒。"
《本经逢原》:’惟实证为宜,虚者禁用。以其味苦,大伤胃中冲和之气也。"
理气,止痛。治疝气,睾丸肿痛,乳痈,腰痛,膀胱气痛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腰痛,膀胱气,肾疼。炒去壳,酒服良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。"
③《本草备要》:"行肝气,消肿散毒。"
④《医林纂要》:"润肾、坚肾。"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①治四种颓病,卵核肿胀,偏有大小;或坚硬如石;或引脐腹绞痛,甚则肤囊肿胀;或成疮毒,轻则时出黄水,甚则成痈溃烂:橘核(炒)、海藻(洗)、昆布(洗)、海带(洗)、川楝子(去肉,炒)、桃仁(麸炒)各一两,厚朴(去皮,姜汁炒)、木通、枳实(麸炒)、延胡索(炒、去皮)、桂心(不见火)、木香(不见火)各半两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盐酒、盐汤任下。虚寒甚者,加炮川乌一两;坚胀久不消者,加硇砂二钱(醋煮),旋入。(《济生方》橘核丸)
②治乳痈初起来溃:橘核(略炒、五钱,黄酒煎,去滓温服,不能饮酒者,用水煎,少加黄酒。(《光华医药杂志》(3)6:53,1935)
③治腰痛:橘核、杜仲各二两。炒研末,每服二钱,盐酒下。(《简便单方》)
④治酒齄风,鼻上赤:橘子核(微妙)为末,每用一钱匕,研胡桃肉一个,同以温酒调服,以知为度。(《本草衍义》)
治疗急性乳腺炎:将橘子仁碾成细末,以25%酒精或一般甜酒、白酒(适当稀释)调湿,均匀铺于纱布上,敷于炎症处。干燥后即须更换。严重病例可另用橘子仁1两,加白酒或甜酒1两,水200毫升,文火煎至100毫升,每天3次,每次口服20毫升。对已有明显脓肿形成的病例,除使用上述方法外必须切开引流。共治疗49例,均获满意疗效。在15例住院病人中,除5例已有脓肿形成外,其余10例早期患者用药后1~3天炎症即消失。
①《本草经疏》:"橘核,出《日华子》,其味苦温而下气,所以能入肾与膀胱,除因寒所生之病也,疝气方中多用之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橘核,疏肝、散逆气、下寒疝之药也。……《日华子》主膀胱浮气,阴疝肿疼,或囊子冷如冰、硬如石,下坠如数十斤之重,取橘核数两作末,每早、午、晚各服一次,每次用药末一钱,食前沿调下。……又妇人瘕疝,小腹攻疼,腰胯重滞,气逆淋带等疾,以一两,白水煎服立定,盖取苦温入肝而疏逆气之功也。"
橘子仁、橘子核、橘米、橘仁。
出自《日华子本草》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种子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reticulata Blanco
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食用果肉时,收集种子,一般我从食品加工厂收集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生态环境:栽培于丘陵、低山地带、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。
资源分布:在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橘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3-4m。枝细,多有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1.5cm,有窄翼,顶端有关节;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4-ll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微凹,基部楔形,全缘或为波状,具不明显的钝锯齿,有半透明油点。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;花萼杯状,5裂;花瓣5,白色或带淡红色,开时向上反卷;雄蕊15-30,长短不一,花丝常3-5个连合成组;雌蕊1,子房圆形,柱头头状。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,横径4-7cm,果皮薄而宽,容易剥离,囊瓣7-12,汁胞柔软多汁。种子卵圆形,白色,一端尖,数粒至数十粒或无。花期3-4月,果期10-12月。
性状鉴别 种子略呈卵形,长0.8-1.2cm,直径0.4-0.6cm。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,光滑,一侧有种脊棱线,一端钝圆,另端渐尖成小柄状。外种皮薄而韧,内种皮菲薄,淡棕色,子叶2,黄绿色,有油性。气微,味苦。以色黄白、子粒饱满、大小均匀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种子纵切面:表皮细胞为粘液细胞层,其下为1列厚壁细胞,排列成栅状,外壁完整或上端呈尾状突起,壁厚薄不匀,木化,具纹孔。色素层细胞含橙黄色或黄棕色物,并含草酸钙方晶,直径7-16μm。胚乳细胞3-4列,有的壁连珠状增厚,含脂肪油滴。子叶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或方晶,并含脂肪油滴及针簇状橙皮甙结晶。
各种橘核都含脂肪油、蛋白质,其苦味成分为黄柏内酯(Limonin,Obaculactone)和闹米林(Nomilin)。
橘核:筛去灰屑,拣净杂质,洗净,晒干。盐橘核:取净橘核,用盐水拌匀,稍闷,放入锅内,文火炒至微黄色,并有香气为度,取出晒干,用时捣碎。(每橘核100斤,用盐2-2.5斤,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)《纲目》:凡用橘核,须以新瓦焙香,去壳取仁,研碎入药。
肝;肾;膀胱经
苦;平
《本草逢原》:惟实证为宜,虚者禁用。以其味苦,大伤胃中冲和之气也。
理气;散结;止痛。主疝气;睾丸肿痛;乳痈;腰痛
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。
①治四种颓病,卵核肿胀,偏有大小;或坚硬如石;或引脐腹绞痛,甚则肤囊肿胀;或成疮毒,轻则时出黄水,甚则成痈溃烂:橘核(炒)、海藻(洗)、昆布(洗)、海带(洗)、川楝子(去肉,炒)、桃仁(麸炒)各一两,厚朴(去皮,姜汁炒)、木通、枳实(麸炒)、延胡索(炒、去皮)、桂心(不见火)、木香(不见火)各半两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盐酒、盐汤任下。虚寒甚者,加炮川乌一两;坚胀久不消者,加卤砂二钱(醋煮),旋入。(《济生方》橘核丸)②治乳痈初起未溃:橘核(略炒)五钱,黄酒煎,去滓温服,不能饮酒者,用水煎,少加黄酒[《光华医药杂志》(3)6:53,1935]③治腰痛:橘核、杜仲各二两。炒研未,每服二钱,盐酒下。(《简便单方》)④治酒渣鼻,鼻上赤:橘子核(微炒)为末,每用一钱匕,研胡桃肉一个,同以温酒调服,以知为度。(《本草衍义》)
治疗急性乳腺炎。将橘子仁碾成细末,以25%酒精或一般甜酒、白酒(适当稀释)调湿,均匀铺于纱布上,敷于炎症处。干燥后即须更换。严重病例可另用橘子仁1两,加白酒或甜酒1两,水200ml,文火煎至100ml,每天3次,每次口服20ml。对已有明显脓肿形成的病例,除使用上述方法外必须切开引流。共治疗49例,均获满意疗效。在15例住院病人中,除5例已有脓肿形成外,其余10例早期患者用药后1-3天炎症即消失。
1.《本草疏经》:橘核,出《日华子》,其味苦温而下气,所以能入肾与膀胱,除阴寒所生之病也,疝气方中多用之。
2.《本草汇言》:橘核,疏肝、散逆气、下寒疝之药也。《日华子》主膀胱浮气,阴疝肿疼,或囊子冷如冰、硬如石,下坠如数十斤之重,取橘核数两作末,每早、中、晚各服一次,每次用药末一两,食前酒调下。又妇人瘕疝,小腹攻疼,腰胯重滞,气逆淋带等疾,以一两,白水煎服立定,盖取苦温入肝而疏逆气之功也。
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腰痛,膀胱气,肾疼。炒去壳,酒服良。
4.《纲目》: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。
5.《本草备要》:行肝气,消肿散毒。
6.《医林纂要》:润肾、坚肾。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橘核
理气,散结,止痛。
疝气,睾丸肿痛,乳痈,腰痛。
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。
体虚患者慎服。
1、《日华子》:“治腰痛,膀胱气,肾疼。”
2、《纲目》:“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。”
3、《本草汇言》:“疏肝,散逆气,下寒疝之药也。”
4、《本草备要》:“行肝气,消肿散毒。”
5、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:“润肾、坚肾。”
6、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“能温通下焦滞气,治小肠疝、睾丸肿硬及小腹痛等症。”
1、治妇女乳房起核,乳癌初起:青橘叶、青橘皮、橘核各15g,以黄酒与水合煎,每日2次温服。(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)
2、治腰痛:杜仲(炒)、橘核(炒)。等分为细末。每服二钱,不拘时,用盐酒调服。(《奇效良方》立安散)
3、治腰痛经久不瘥:橘核(炒)、茴香(炒)、葫芦巴(炒)、菴闾子(炒)、破故纸(炒)、附子(炮),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酒煮麸糊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30-40丸,食前用盐汤送下。(《奇效良方》)
4、治打扑腰痛、瘀血积蓄,痛不可忍:用橘核炒去皮,研细,每服二钱,酒调下。或用猪腰子一枚,去筋膜,破开入药,同葱白、茴香、盐,以湿纸包,煅熟,嚼下,温酒送之。(《赤水玄珠》橘核酒)
秋、冬季食用果肉时,收集种子,一般多从食品加工厂收集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1、橘核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
2、盐炒橘核:取净橘核,用盐水拌匀,闷润至尽,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微黄,并有香气逸出时,取出放凉。每橘核100kg,用食盐2kg。
3、炒橘核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置热锅内,炒至微黄或微焦为度,取出放凉。
4、麸炒橘核:取麦麸撒于热锅内,用中火加热,候冒烟时,加入净橘核,拌炒至深黄色带焦味,取出,筛去焦麸皮,放凉。每橘核100kg,用麸皮10kg。
贮干燥容器内,盐炒橘核、炒橘核、麸炒橘核,密闭,置阴凉干燥处。
本品横切面:种皮表皮细胞为黏液细胞层;其下为1列厚壁细胞,排列成栅状,外壁完整或上端呈尾状突起,壁厚薄不匀,木化,具十字形或斜纹孔;色素层细胞含橙黄色或黄棕色物,并含草酸钙方晶,直径7-16μm。胚乳细胞3-4列,有的壁连珠状增厚,含脂肪油滴。子叶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或方晶,并含脂肪油滴和针簇状橙皮苷结晶。
种子略呈卵形,长0.8-1.2cm,直径0.4-1.6cm。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,光滑,一侧有种脊棱线,一端钝圆,另端渐尖成小柄状。外种皮薄而韧,内种皮菲薄,淡棕色,子叶2,黄绿色,有油性。气微,味苦。
以色黄白、子粒饱满、大小均匀者为佳。
芸香科橘。
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3-4m。枝细,多有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1.5cm,有窄翼,顶端有关节;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4-11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微凹,基部楔形,全缘或为波状,具不明显的钝锯齿,有半透明油点。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;花萼杯状,5裂;花瓣5,白色或带淡红色,开时向上反卷;雄蕊15-30,长短不一,花丝常3-5个连合成组;雌蕊1,子房圆形,柱头头状。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,横径4-7cm,果皮薄而宽,容易剥离,囊瓣7-12,汁胞柔软多汁。种子卵圆形,白色,一端尖,数粒至数十粒或无。花期3-4月,果期10-12月。
在江苏、安徽、渐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栽培于丘陵、低山地带、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。
喜高温多湿的亚热带气侯,不耐寒,稍能耐萌,萌芽有效温度12.5℃,生长适宜温度23-27℃,高到37℃则停止生长,低于-5℃则造成冻害。产区年平均温度在15℃以上,年积温在3000℃以上,年雨量多在1000-2000mm,土壤含水量保持其最大持水量的60%-80%,相对湿度75%为宜。正常生长必需光照的强度为8500-12000lx;夏季可达35000lx。以选阳光充足,地势高燥,土层深厚,通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。
用种子、嫁接繁殖。以嫁接繁殖为主。
1、嫁接繁殖:嫁接砧木可选生长快、根系发达、抗逆性强、与接穗亲和力强、抗寒的品种,有枳橙、枸头橙、红柠檬、酸橘、椪柑、香橙、酸柚、宜昌橙等。采摘充分成热果实,剖开,洗净种子,用湿沙贮藏分层堆积12月至翌年1-3月,播种前用35-40℃温水浸种1h,再用1%硫酸铜溶液或300倍甲醛溶液或0.1%高锰酸钾浸泡10min,用冷水洗净,晾干后播种;亦可用55-56℃温水消毒50min后再播种。经过催芽的种子7d左右出苗,不催芽的种子则需经1个月左右出苗。催芽方法,种子用35-40℃水浸种1h,再用冷水浸半日,放于垫有草的芦席上,再覆盖稻草,每日用35-40℃温水淋3-4次,翻动1-2d,经5-9d露白后播种。苗床按宽窄条播种,窄行17-20cm,宽行50-60cm开沟,在沟内先施1层熟人粪尿,将种子均匀撒入,用肥泥盖种,厚1.5-2cm,盖草。冬季需加薄膜覆盖。待出苗后,具2-3片真叶时,5月或9-10月选壮苗移栽,用作两年出圃砧木,余下苗可用作三年出圃砧木,分级栽种,窄行15-20cm,宽行60-70cm,株距10-15cm栽种,便于嫁接后管理。移栽砧木时要注意使根部舒展,与土壤密接,覆土至根颈处。栽种后要经常松土除草,抹去基部的牙,待梢生长后要摘心。接穗,选稳产高产,树势健壮,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的成年果树,剪取树冠外围中、上部芽眼饱满的枝梢、春接的接穗可在萌芽前将穗砂藏备用,夏接的可随采随接。嫁接前用(1000-1500)×10-6盐酸四环素液浸泡2h,用水冲洗干净,可防治病害。嫁接方法,在嫁接前1个月,将砧木离地15cm以下的萌芽枝除去,并进行摘心。春季嫁接用切接法,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进行。夏季8-9月用芽接法。嫁接苗在嫁接后15-20d进行检查,如果芽苞新鲜,接口愈合,叶柄易脱落,即是成活,否则要及时补接。嫁接成活后除去扎缚物,除去砧木上的萌蘖,剪砧应在芽接上0.5cm处剪除,芽眼一面稍高,背面稍低,待主枝新梢抽发后要设立支柱,以防苗木弯曲,同时要摘心、抹芽、整形,结合施肥,喷农药防病虫为害。从砧木至嫁接苗出圃需3年时间。定植在春季2-3月中旬或秋季10-11月,嫁接苗挖掘时应带有土团,将主根及大侧根伤面修光,剪除弱枝、病虫枝,蘸泥浆,按行株距3mx5m开穴,栽种。
1、溃疡病,早春喷波尔多液,2、流胶病,3-4月发病,可选抗病砧木,同时防治吉丁虫及天牛,消灭传染源,早春发现病斑,可行刮治,采用2,4-D升汞桐油合剂(升汞0.1g,桐油100g,加入2,4-D中)或用1∶10高锰酸钾桐油合剂,涂抹伤口,亦可用50%托布津100倍液或50%多菌灵100-200倍液喷射。3、疮痂病,多生于叶背面,使叶扭曲变形,用50%托布津800-1000倍液在萌芽后和花谢后喷射,4、脚腐病,为害根颈部,可涂1∶1∶10波尔多液。5、黄龙病病毒引起传染,要防治蚜虫传播,发现病株立即拔除。6、柑橘木虱,在嫩梢抽发期喷易卫杀等,根部用呋喃丹防治,有利于保护天敌幼虫。7、柑橘潜叶娥,在新梢萌发不超过3mm或新叶受害率达50%左右吋,用溴氰菊脂、杀火菊酯、易卫杀、巴丹、杀虫双和亚胺硫磷等进行防治。还有柑橘实蝇、柑橘天牛等为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