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虚泻痢,消化不良,疳积,百日咳,水肿,筋骨萎弱,胎动不安,疮疡久不愈合。
花鲈、鲈板、花寨、鲈子鱼(《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》)。
《食疗本草》
为鮨科动物鲈鱼的肉。
分布沿海一带及河口和江河中。
体长,侧扁,背腹面皆钝圆,背部在第1背鳍起点处隆起。体长约40厘米左右,头略尖,中等大。吻尖,口大,稍倾斜,下颌长于上颌。上下颌、锄骨、口盖骨上都有细齿,舌平滑无齿。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,后角下缘有3个大棘,鳃盖后缘具1棘。鳃孔大,两边的鳃膜和鳃峡相连处的距离很近,鳞小,呈栉形;侧线鳞70~78,背鳍、臀鳍基部鳞片小。背鳍显着分为2个,第1背鳍Ⅻ,为梗棘,以第5及第6棘最长;第2背鳍13,为分枝鳍条;背鳍起点在鳃盖棘后。腹鳍16,胸位。胸鳍短。臀鳍Ⅲ7~8,起点在背鳍第6鳍条下方,其棘以第2个最为强大。体色背部灰白,两侧及腹部银白,体侧上半部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,背鳍和尾鳍呈灰色,有黑色边缘,背鳍中部有黑色条纹。
性凶猛,以鲚、银鱼、鲻鱼等为主要食物。
食部100克含水分78克,蛋白质17.5克,脂肪3.1克,碳水化物0.4克,灰分1克;钙56毫克,磷131毫克,铁1.2毫克,核黄素0.23毫克,尼克酸1.7毫克。台湾产者含水分76.10%,粗蛋白19.39%,粗脂肪1.16%,灰分1.16%。关于维生素,尚有下述数字:100克中有维生素A180国际单位,B1_130,B2_110微克,尼克酸2.4毫克。
鲈血中含铜量与鲈的性成熟度无大关系,有色肌中较无色肌中为多。
甘,平。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"味咸,大温,无毒。"
②《食疗本草》:"平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平。"
益脾胃,补肝肾。治水气,风痹,并能安胎。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"主风痹瘀疰,面疱。补中,安五脏。可为臛脍。"
②《食疗本草》:"安胎,补中。作鲙尤佳。"
③《嘉佑本草》:"补五脏,益筋骨,和肠胃,治水气。"
④《本草衍义》:"益肝肾。"
《本草经疏》:"鲈鱼,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。肾主骨,肝主筋,滋味属阴,总归于脏,益二脏之阴气,故能益筋骨。脾胃有病,则五脏无所滋养,而积渐流于虚弱,脾弱则水气泛滥,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。"
花鲈、鲈板、花寨、鲈子鱼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。
1.《嘉佑本草》:鲈鱼,多食宜人,尤良。又暴干甚香美,虽有小毒,不至发病。
2.《纲目》:黑色曰卢,此鱼自质黑章,故名。淞人名四鳃鱼。鲈出吴中,淞江尤盛。四、五月方出,长仅数寸,状微似鳜而色白,有黑点,巨口细鳞,有四鳃。李时珍认为鲈鱼即松江的四鳃鱼(杜父鱼科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),但据所述状微似鳜鱼而色白,有黑点,巨口细
药材基源:为鮨科动物鲈鱼的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teolabrax japonicus (Cuvier et Valenciennes)
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。捕后,除去鳞片及内脏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生态环境:近岸浅海中下层鱼类,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处,也可生活于淡水中春夏间幼鱼有成群溯河的习性,冬季返归海中主食鱼、虾类。秋末冬初在河口产卵。卵浮性,径1.35-1.44mm,具油球。
资源分布:我国沿海均有分布。
鲈鱼,体侧扁,一般长60cm左右。头中等大,吻钝尖。眼中大,上侧位。口磊,斜裂。下颌稍突出,上颌骨后端膨大,伸达眼缘后下方。上下颌牙带状、细小,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牙。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。后角及下缘具4棘,鳃盖骨具1扁平棘。鳃耙(7-9)+(13-16)。体被小栉鳞,头部除吻端及两鬲外均被鳞。侧线完全,侧鳞70-80(14-180/(17-22)。背鳍2个,稍分离。第1背鳍Ⅻ,硬棘;第2背鳍Ⅰ-12-13。臀鳍Ⅲ-7-8,始于背鳍第6鳍条下方。胸鳍16-18,较小,位低。胸鳍Ⅰ-5,胸位,尾鳍分叉。体背侧灰青绿色。生活于淡水者体郄较浅白。体侧上增部及背鳍上有黑色斑点。由于逐渐增长,斑点渐不明显。腹侧银白色。背鳍条部和尾鳍边缘黑色。
食部100g,含水分78g,蛋白质17.5g,脂肪3.1g,碳水化物0.4g,灰分 lg;钙56mg,磷131mg,铁1.2mg,核黄素(riboflavine)0.23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1.7mg。台湾产者含水分76.10%,粗蛋白19.39%,粗脂肪1.16%,灰分1.16%。关于维生素, 尚有下述数字:100g中有维生素A18Ou,B1 130μg、B2 110μg,烟素2.4mg。
肝;脾;肾经
味甘;性平
《嘉祜本草》:“多食发痃癖及疮肿,不可与奶酪同食。”
益脾胃;补肝肾。主脾虚泻痢;消化不良;疳积;百日咳;水肿;筋骨萎弱,胎动不安;疮疡久不愈
内服:煮食,60-240g,或作鲙食。
1.《本草经疏》:鲈鱼,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。肾主骨,肝主筋,滋味属阴,总归于脏,益二脏之阴气,故能益筋骨。脾胃有病,则五脏无所滋养,而积渐流于虚弱,脾弱则水气泛滥,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。
2.崔禹锡《食经》:主风痹,面疱。补中,安五脏。
3.《食疗本草》:安胎、补中。
4.《嘉佑本草》:补五脏,益筋骨,和肠胃,治水气。
5.《本草衍义》:益肝肾。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鲈鱼
脾虚泻痢,消化不良,疳积,百日咳,水肿,筋骨萎弱,胎动不安,疮疡久不愈合。
内服:煮食,60-240g,或作鲙食。
《嘉祐本草》:“多食发痃癖及疮肿,不可与乳酪同食。”
每100g肉中含蛋白质17.5g,脂肪3.1g,碳水化合物0.4g,灰分1g,钙56mg,磷131mg,铁1.2mg,核黄素0.23mg,烟酸1.7mg。
1、《崔氏食经》:“主风痹瘀疰,面疮。补中、安五脏。”
2、《嘉祐本草》:“补五脏,益筋骨,和肠胃,治水气。”
3、《中国药用海洋生物》:“止咳化痰。用于小儿百日咳、消化不良。”
4、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“温胃祛寒,止泻,补气。主治脾胃虚寒作泻,胎动不安,产后无乳,痈疡溃后久不愈合。”
药膳食疗:
五味子鲈鱼汤:
功效:益脾胃、补肝肾、利气行水、益气生津。对心悸心慌、失眠多梦、慢性腹泻有疗效。
原材料:五味子50g,鲈鱼1条,胡椒粉、熟猪油、精盐、料酒、葱、姜各适量。
做法:把鲈鱼加工后,入锅,加水、料酒、盐、葱、姜、猪油、五味子,煮烂后撒胡椒粉调味即可。
用法:每天1剂,连服2周。
1、治小儿消化不良:适量的鲈鱼肉与葱、生姜煎汤服食。《中国药用海洋生物》)
2、治疳积、消瘦:鲜(鲈)鱼肉30g,陈皮6g,牡蛎12g。煮汤服食。
3、治慢性结肠炎、萎缩性胃炎:鲈鱼肉30g,白术9g,陈皮6g。炖服。(2、3方出自《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》)
4、治小儿百日咳:将干(鲈鱼)鳃焙黄研末,冲服。每次1个鳃,每日2次。或将鳃不洗晒干,煮汤内服。《中国药用海洋生物》)
5、治妇女妊娠水肿、胎动不安:鲈鱼作鲙食之。(《山东药用动物》)
6、治宫颈炎、盆腔炎、阴道炎:鲈鱼肉120-180g,米酒炖服。
7、治伤口久不愈合:鲈鱼1条(250-500g),黄芪切片适量,放鱼上隔水炖熟,连汤及鱼一起食,连服10余次。(6、7方出自《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》)
常年均可捕捞。捕后,除去鳞片及内脏,鲜用或晒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