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胆

虎胆,中药名。为猫科豹属动物虎 Panthera tigris L.的胆囊。主治小儿惊痫、疳痢,跌打损伤。
别名 -
药味 -
药性 -
归经 -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化积疗疳,化瘀。
主治 治小儿惊痫、疳痢,跌打损伤。

①孟诜:主小儿疳痢,惊神不安,研,水服之。

②《本草拾遗》:主小儿惊痫。

虎胆
  • 虎胆
  • 虎胆
  • 虎胆
  • 虎胆
  • 虎胆
  • 虎胆
  • 虎胆
  • 虎胆
  • 虎胆
虎胆
拼音注音
Hǔ Dǎn
出处

《本草拾遗》

来源

为猫科动物

功能主治

治小儿惊痫、疳痢,跌打损伤。

①孟诜:"主小儿疳痢,惊神不安,研,水服之。"

②《本草拾遗》:"主小儿惊痫。"

用法用量

内服:烘干研末,3~5分。

复方

治打伤垂死,饮食不进,前后不通,乃瘀血在心,命在旦夕:虎胆五分,去外皮,用老黄酒,在碗内研细为末,白茯苓二钱为末,用热陈酒调灌下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虎胆

功效作用

功能
化积疗疳,化瘀。
主治
治小儿惊痫、疳痢,跌打损伤。

①孟诜:主小儿疳痢,惊神不安,研,水服之。

②《本草拾遗》:主小儿惊痫。

用法用量
内服:烘干研末,0.9-1.5g。
相关论述

1、孟诜:“主小儿疳痢,惊神不安,研,水服之。”

2、《本草拾遗》:“主小儿惊痫。”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治打伤垂死,饮食不进,前后不通,乃瘀血在心,命在旦夕:虎胆五分,去外皮,用老黄酒,在碗内研细为末,白茯苓二钱为末,用热陈酒调灌下。(《纲目拾遗》)

动物学信息

动物属种
猫科豹属动物虎。
形态特征
体形似猫而大,身长1.6-2.9m,尾长约1m,体重180-320kg,雌者较小。头圆而宽,颈部较短。眼圆。耳短小。口旁列生长须,犬齿粗大而锐利。四肢粗大有力。身躯雄伟,毛色鲜丽,夏季色深,呈棕黄色或橙黄色冬季色浅,呈黄色或浅黄色。有许多黑横纹,横纹每2条靠拢在一起,体后的黑纹多而密。腹毛白色,亦有黑色条纹。头部黑纹较密,眼上方有一白色区,故有“白额虎”之称。鼻部棕色无斑纹。耳背黑色,中间有一圆形白斑。颏部白色。四肢外侧棕黄色,内侧白色,都有黑色斑纹。尾基部棕黄色,中部有黑白相间,形成环状,尾端黑色。我国东北地区的虎体型较大,纹窄而色浅,称“东北虎”或“北虎”;华南地区的虎体型较小,毛短色深,纹多而宽,称“华南虎”或“南虎”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东北、华南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