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玉树

大戟科绿玉树(EuphorbiatirucalliL.),以全草入药。多为野生,亦有栽培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。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味辛、微酸,性凉,有小毒。具有催乳、杀虫的功效。主治缺乳、癣等病证。

别名 -
药味 味辛、微酸
药性
归经 味辛、微酸,凉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催乳,杀虫。
主治

缺乳,癣等病证。

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  • 绿玉树
绿玉树
别名

乳葱树、白蚁树、光棍树

来源

大戟科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.,以全草入药。

生境分布

广东、广西。

化学成分

寒蒲公英甾醇(taraxasterol或α-lactucerol)β-莴苣甾醇(β-lactucerol)、大戟醇(euphol)。

性味

辛、微酸,凉。有小毒。

功能主治

催乳,杀虫。主治缺乳,癣。

用法用量

2~3钱,外用适量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绿玉树

功效作用

功能

催乳,杀虫。

主治

缺乳,癣等病证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6~9克,外用适量。

注意事项

孕妇、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
药理作用

促进肿瘤生长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
大戟科绿玉树。

形态特征

无刺灌木或小乔木,高2~5m。含乳状汁液。分枝对生或轮生,圆柱状,嫩枝稍肉质,绿色。叶少数,散生。线状长圆形,长约lcm,或退化为不明显鳞片状;无托叶。杯状聚伞花序通常有短总花梗,簇生于枝端或枝叉上;总苞陀螺状,直径约2mm,内面有短柔毛;腺体5,无花瓣状附属片;雄蕊少数;苞片边缘撕裂,基部多少合生;花柱下部多少合生,顶端2裂,柱头头状。蒴果直径约6mm,暗黑色。有贴伏柔毛。种子卵形,平滑,无疣状突起或皱纹。

生长环境

多为野生,亦有栽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