蒻头(《开宝本草》),白蒟蒻、鬼芋(《本草图经》),鬼头(《纲目》),磨芋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花杆莲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黑芋头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花梗莲、虎掌、花伞把、蛇头草根(《江西草药》),蛇六谷、雷星、鬼蜡烛,蛇头子、独叶一枝花、花梗天南星、天六谷、星芋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《开宝本草》
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的块茎。秋末采收。
生长于疏林下、林缘、溪边,或栽培于园圃。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一带。
多年生草本,高0.5~2米,地下块茎扁球形,巨大。叶柄粗壮,圆柱形,淡绿色,具睹紫色斑;掌状复叶,小叶又作羽状全裂,轴部具不规则的翅;小裂片披针形,长4~8厘米,先端尖,基部楔形,叶脉网状。佛焰苞大,广卵形,下部筒状,暗紫色,具绿纹,长约30厘米。花单性,先叶出现;肉穗花序圆柱形,淡黄白色,通常伸出佛焰苞外,下部为多数细小的红紫色雌花,上部为多数细小的褐色雄花,并有大形暗紫色附属物,膨大呈棒状,高出苞外;子房球形,花柱较短。浆果球形或扁球形,成熟时呈黄赤色。花期夏季。
含葡配甘露聚糖。
温浸液有扩张末梢血管(先有一暂短的收缩)、降低血压(兔、犬)、兴奋离体肠管的作用,但均可被阿托品或抗组织胺药所拮抗。对大鼠下肢有引起浮肿的作用;对小鼠几无毒性。
同属植物华东蒟蒻于初步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中,发现对白血病白细胞有抑制作用。
辛,温,有毒。
①《医林纂要》:"甘辛,温。"
②《江西草药》:"苦辛,温,有毒。"
切勿误食药渣,以免中毒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生蒻头,戟人喉出血。"
②《三元延寿书》:"冷气人少食之。"
化痰散积,行瘀消肿。治痰嗽,积滞。疟疾,经闭,跌打损伤,痈肿,疔疮,丹毒,汤火伤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主痈肿风毒。摩敷肿上。捣碎以灰汁煮成饼,五味调和为茹食,主消渴。"
②《本草会编》:"治腮痈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去肺寒。治痰嗽。"
④《草木便方》:"化食,消陈积,症聚,久疟。"
⑤《国药的药理学》:"为利尿药。"
⑥《四川中药志》:"烧熟捣绒,敷火疔疮。"
⑦《江西草药》:"解毒消肿。"
内服:熬汤,3~5钱(须久煎2小时,取汁服)。外用:醋磨涂或煮熟捣敷。
①治久疟不愈:蒟蒻、何首乌,炖鸡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脑部癌肿:华东蒟蒻一两,先煎二小时;再加苍耳草、贯众各-两,蒲黄根、七叶一枝花各五钱。煎汤,滤取清汁服。
③治鼻咽痛:华东蒟蒻一两,先煎二小时;再加枸杞根、鸭跖草各一两,七叶一枝花五钱。煎汤,滤取清汁服。
④治淋巴肉瘤:华东蒟蒻一两,先煎二小时;再加黄药子、天葵子、红木香、七叶一枝花各五钱。煎汤,滤取清汁服。
⑤治甲状腺癌:华东蒟蒻一两,先煎二小时;再加苍耳草、贯众各一两,蒲黄根、海藻、玄参各五钱。煎汤,滤取清汁服。
⑥治丹毒:华东蒟蒻捣烂拌入嫩豆腐,敷患处。
⑦治跌打扭伤肿痛:鲜华东蒟蒻适量。酌加韭菜、葱白、黄酒同捣烂,敷患处。
⑧治毒蛇咬伤:鲜华东蒟蒻、青木香、半边莲各等量。共捣烂,外敷伤口周围及肿处。(②方以下出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)
⑨治眼镜蛇咬伤(局部迅速红肿起泡剧痛):鲜魔芋根适量,鲜滴水珠根二个,黄连少许,捣烂外敷;另用鲜魔芋花茎一至二两,鲜生姜一两,捣烂绞汁,第二次米泔水适量冲服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⑩治脚癣:蒟蒻块茎切片,磨擦患处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同属植物华东蒟蒻亦同供药用。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蒟蒻
1.抑癌作用
2.抗炎和抗菌作用
3.通便作用
4.降血脂作用
5.减肥作用
6.降血糖作用
7.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:明显抑制心肌的收缩力,扩血管作用。
《本草图经》:“江南吴中出白蒟蒻亦曰鬼芋,根都似天南星,生下平泽极多。皆难采。人采以为天南星,了不可辨,市中所收往往是此。但天南星肌细腻,而蒟蒻茎斑花紫,南星茎无斑,花黄,为异尔。”
《纲目》:“蒟蒻,秋后采根,须净擦,或捣成片段,以酽灰汁煮十余沸,以水淘洗,换水更煮五六遍,即成冻子,切片,以苦酒五味淹食,不以灰汁则不成也。切作细丝,沸汤汋过,五味调食,状如水母丝。马志言其苗似半夏,杨慎《丹铅录》言蒟酱即此者,皆误也。王祯《农书》云,救荒之法,山有粉葛、蒟蒻、橡栗之利,则此物亦有益于民者也。其斑杖,即天南星之类有斑者。”
《纲目拾遗》:“《罗浮志》:深谷中产,物如薯芋状,山人得之,剖作四片,入砂盆磨作胶浆,锅煮成膏,待冷则凝结如饼块,一复剖为四片,添水再煮成膏,膏成,照前三煮四煮,乃可食令饱,一芋所煮,可充数十人之腹,故称鬼芋焉。芋有四异,初生不借报苗,叶上朝露著地,即成种子,一异也;采制不令妇人鸡狗见之,见即化水,二异也;磨时煮时匕须顺旋,逆之即化水,三异也;一芋之成,由一而四,四而十六,十六而六十有四,如卦象之数,四异也。闻庐衡岳各有鬼芋,采制又不同。”
《本草会编》:“治腮痈。”
《本草汇言》:“敷痈肿风毒,治痨瘵。”
《草木便方》:“化食,消陈积,癓聚,久疟。”
《贵州草药》:“清热解毒,消积止痛,杀虫。”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消肿散结,解毒止痛。”
南药《中草药学》:“主治流行性腮腺炎。”
《开元本草》:“生(蒻头)戟人喉出血。”
1.治间日疟:魔芋球茎切取7粒(如梧桐子大)。发疟前2h,用冷水吞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2.治流行性腮腺炎:魔芋1块。用醋磨浓汁涂患处,日涂4-5次。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
3.治腹中痞块:魔芋球茎60g。放入猪肚子炖吃。(《贵州草药》)
4.治颈淋巴结核:魔芋9-15g。加水煮3h以上,去渣取汁服(切勿吃渣,以免中毒)。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
5.治跌打扭伤肿痛:鲜魔芋适量,韭菜、葱白、甜酒酿各少许。同捣烂敷患处,干则更换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6.治脚转筋:魔芋球茎适量。捣绒,加酒炒热,揉患处;再将药渣包上。(《贵州草药》)
7.治痈疖初起:魔芋、生甘草各等量。研细末,菜油(或麻油)调敷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8.治丹毒:(魔芋)适量。捣烂,拌入嫩豆腐外敷。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
9.治烫火伤:魔芋根适量。晒干研末,麻油调搽。(《江西草药》)
10.治毒蛇咬伤:(蒟蒻)鲜块茎加食盐捣烂外敷伤处。或取(蒟蒻)球茎加浓茶磨汁,用鸡毛蘸敷肿胀处。《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