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蹄金,中药名。为旋花科植物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.的全草。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。具有清热,利湿,解毒之功效。常用于黄疸,痢疾,砂淋,白浊,水肿,疔疮肿毒,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。
用于黄疸,痢疾,砂淋,白浊,水肿,疔疮肿毒,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。
黄胆草、小金钱草[四川]、螺丕草、小马蹄草、荷包草、九连环、小碗碗草、小迎风草、月亮草
为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. [D. evolvulacea (L. f.)Britton]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
生于阴湿山地、路边、田边及草坪上。分布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各省区。
多年生小草本,长约30厘米。茎多数,纤细,丛生,匍匐地面,节着地可生出不定根,通常被丁字形着生的毛。单叶互生,具柄,长2~5厘米,被疏柔毛;叶片圆形或肾形,直径0.6~1.6厘米,很少达2.5厘米,先端圆形,有时微凹,基部深心形,形似马蹄,故名马蹄金。全缘,上面绿色,光滑,下面浅绿色,无毛或有疏柔毛,基出脉7~9条。夏初开花,花小,单生于叶腋,花梗短于叶柄;花萼5裂,裂片卵形,长不及1毫米,绿色,呈覆瓦状排列,宿存;花冠短钟状,黄色;子房上位,2室,为2个分离的心皮组成,花柱2叉。朔果膜质,近球形,径约2毫米。种子2粒。
辛,平。
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。用于肝炎,胆囊炎,痢疾,肾炎水肿,泌尿系感染,泌尿系结石,扁桃体炎,跌打损伤。
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1、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马蹄金、天胡荽鲜全草各1两,猪瘦肉4两,加水炖服,吃肉喝汤。
2、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马蹄金、鸡骨草各1两,山栀子、车前草各5钱。水煎服。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马蹄金
清热,利湿,解毒。
用于黄疸,痢疾,砂淋,白浊,水肿,疔疮肿毒,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。
内服:煎汤,6-15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忌盐及辛辣食物。
1、抗菌作用;
2、抗炎、镇痛作用;
3、降温作用;
4、利胆作用;
5、促进免疫作用;
6、保肝作用。
1、《百草镜》:“利湿热。治黄疸,膨胀,白浊,经闭;捣汁点热眼;煎汤洗痔疮肿痛。”(引自《纲目拾遗》)
2、《纲目拾遗》:“治黄白火丹,去湿火,清五脏,止吐血,调妇人经。”
1、治黄疸:荷包草、螺蛳三合。同捣汁澄清,煨热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引《周益生家宝方》)
2、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马蹄金30g,鸡骨草30g,千屈菜30g,山栀子15g,车前子15g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79年)
3、治水肿初起:活鲫鱼大者一尾,用瓷片割开,去鳞及肠血,以纸试净,勿见水,以荷包草填腹令满,甜白酒蒸熟,去草食鱼。(《百草镜》)
4、治全身水肿(肾炎):(马蹄金)鲜草捣烂敷脐上,每日1次,7日为1疗程;或15-30g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5、治蛇咬:灰藋、肉馄饨草、野甜菜,三味共捣敷之。(《纲目拾遗》引《周益生家宝方》)
6、治眼中生疔:肉馄饨草(连根、叶)和酒酿糟捣汁饮。(《纲目拾遗》引《眼科要览》)
全年随时可采,鲜用或洗净晒干。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切段,干燥,筛去灰屑。
一、药材性状
全草缠绕成团。茎细长,被灰色短柔毛,节上生根,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中有小孔。叶互生,多皱缩,青绿色、灰绿色或棕色,完整者展平后圆形或肾形,直径0.5-2cm,基部心形,上面微被毛,下面具短柔毛,全缘;叶柄长约2cm;质脆易碎。偶见灰棕色近圆球形果实,直径约2mm。种子1-2,黄色或褐色。气微,味辛。以叶多、色青绿者为佳。
二、饮片性状
为茎、叶混合物,呈段状。茎纤细,节上生根,表面黄棕色,具细柔毛。叶皱缩或破碎,叶被具细毛。气微,味淡。
旋花科植物马蹄金。
多年生匍匐小草本。茎细长,被灰色短柔毛,节上生根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3-5cm;叶片肾形至圆形,直径0.4-2.5cm,先端宽圆形或微缺,基部阔心形,叶面微被毛,背面被贴生短柔毛,全缘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柄短于叶柄,丝状;萼片5,倒卵状长圆形至匙形,长2-3mm,背面及边缘被毛;花冠钟状,黄色,深5裂,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无毛;雄蕊5,着生于花冠2裂片间弯缺处;子房被疏柔毛,2室,花柱2,柱头头状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1.5mm,膜质。种子1-2颗,黄色至褐色,无毛。花期4月。果期7-8月。
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。
生于路边、沟边草丛中或墙下、花坛等半阴湿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