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天花

景天花,中药名。为景天科植物八宝Hylotelephiumerythrostictum(Miq.)H.Ohba的花。八宝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山西等地。具有清热利湿,明目,止痒之功效。常用于赤白带下,火眼赤肿,风疹瘙痒。
别名 -
药味 味苦
药性
归经 味苦,性寒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清热利湿,明目,止痒。
主治 用于赤白带下,火眼赤肿,风疹瘙痒。
景天花
  • 景天花
  • 景天花
景天花
拼音注音
Jǐnɡ Tiān Huā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景天科植物八宝Hylotelephiumerythrostictum(Miq.)H.Ohba的花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(Miq.)H.Ohba[Sedum erythrostictum Miq.]

采收和储藏:7-8月花期采摘,晒干。

生境分布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、石缝中或沟边湿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原形态

八宝 多年生肉质草本,高30-70cm。块根胡萝卜状。茎直立,不分枝,茎节紫色,全株带白粉。叶对生,稀为互生或3叶轮生;近无柄;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4.5-10cm,宽2-4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楔形,边缘有浅波状锯齿。伞房状聚伞花序,项生;花密集,花梗长约1cm;萼片5,披针形或卵形,长1.5mm;花瓣5,白色或粉红色,宽披针形,长5-6mm;雄蕊10,2轮,与花瓣等长或稍短,花药紫色;鳞片5,长圆状楔形,长lmm,先端微缺;心皮 5,分离,针形,淡红色。蓇葖果,直立,带红色或蔷薇红色。花期7-9月,果期10月。

性味

苦;寒

功能主治

清热利湿;明目;止痒。主赤白带下;火眼赤肿;风疹瘙痒

各家论述

论景天花非通神不老之品 缪希雍:"(景天)花,功用具如《经》说,第大苦大寒之药,而云轻身明目,通神不老,未可尝试也。"(《本草经疏》)
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景天花

功效作用

功能
清热利湿,明目,止痒。
主治
用于赤白带下,火眼赤肿,风疹瘙痒。
相关论述
《本草经疏》:“(景天)花,功用具如《经》说,第大苦大寒之药,而云轻身明目,通神不老,未可尝试也。”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治脾肺风毒,遍身发㾦㿔,瘙痒烦躁:景天花(慢火焙干)一钱,红曲(拣)半两,朴硝三钱。上三味同入乳钵,研为细散。每服二钱匕,食后临卧温酒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景天花散)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7-8月采摘,晒干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景天科植物八宝。
形态特征
八宝:又名活血三七(内蒙古植物志),对叶景天(东北植物检索表),白花蝎子草(经济植物手册)。多年生肉质草本,高30-70 cm,全株带白粉。块根胡萝卜状。茎直立,不分枝,茎节紫色。叶对生;近无柄;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,边缘有浅波状锯齿。伞房状聚伞花序,顶生;花密集;萼片5,披针形或卵形,花瓣5,白色或粉红色;雄蕊10,2轮,花药紫色;鳞片5,长圆状楔形;心皮5,分离,针形,淡红色。蓇葖果,直立,带红色或蔷薇红色。花期7-9月,果期10月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等地。
生长环境
八宝生于山坡草丛、石缝中或沟边湿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