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贝

干贝,中药名。为扇贝科动物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(JonesetPreston)、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(Reeve)和花鹊栉孔扇贝Chlamyspica(Reeve)的闭壳肌,主要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、南海,现已大量人工养殖。具有滋阴,养血,补肾,调中之功效,用于消渴,肾虚尿频,食欲不振。
别名 江瑶柱、扇贝柱
药味 甘、咸
药性 微温
归经 甘、咸,微温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滋阴,养血,补肾,调中。
主治 用于消渴,肾虚尿频,食欲不振。
干贝
  • 干贝
  • 干贝
  • 干贝
干贝
拼音注音
Gān Bèi
别名

江瑶柱、扇贝柱
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扇贝科动物栉孔扇贝、华贵栉孔扇贝和花鹊栉孔扇贝的闭壳肌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hlamys farreri(Jones et Preston)2.Chlamys nobilis(Reeve)3.Chlamys pica(Reeve)

采收和储藏:将捕得的扇贝,用小刀剖壳,去肉取闭壳肌煮沸数分钟后取出,洗去粘液,晒干。

生境分布

生态环境:1.栖息于低潮线至20余米的水清流急的岩石上或沙砾较多的海底,以足丝固着后,微张两壳以鳃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。雌雄异体,1年性成熟,卵巢为橙黄色,精巢乳白色,繁殖期5-7月,生殖时最适温度16-19℃。

2.多生活于浅海2-4m水深的沙质海底。

3.生活于潮间带。

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。现已大量人工养殖。

2.我国分布于南海。但产量少。

3.我国分布于南海。

原形态

1.栉孔扇贝,贝壳扇形,壳质薄,一般壳长85mm左右,高93mm,宽约为高的1/3,侧扁,左壳凸,右壳稍平。壳顶尖,位于前端正中央。自壳顶向前、后方各自伸出前耳和后耳,前耳大,其长度约为后耳的2倍。两壳前耳的形状不同,左壳前耳呈三角形,表面有细肋多条,右壳前耳腹面有一缺刻,使前耳呈倒梯形,表面亦有肋状突起,在耳与壳缘交界处,有一个三角形皱褶状小区,该小区向前的壳缘上,有6-10余枚栉状小齿,故称栉孔,即为足丝孔。右壳前耳向左壳边缘卷曲。两壳的后耳同形等大。壳面颜色橙红色至紫褐色,由于个体差异变化甚大,常左壳色深,右壳色浅,有较粗突起的放射肋10条左右,每两条之间,常有数条较细的放射肋;左壳主要放射肋较多,约20条以上,肋间也有细小放射肋。所有较粗放射肋上均有指甲状的棘状突起。且壳面常附生螺旋虫等小型管栖环虫。壳内面多为乳白色,也有透映壳面少量紫橙色,并且珍珠样光泽,且有与放射肋相对应的角形的韧带槽中外套膜两叶紧贴于贝壳内面,包被着内脏团,于内脏团的中央由平滑肌、横纹肌组成的肌肉,即为白色肥大的闭壳肌。各肌痕均不明显。足圆柱形,足丝金黄色。

2.华贵栉孔扇贝,贝壳圆扇形,壳长108mm左右,高与长近等。壳色华丽,呈紫褐色、黄褐色、淡红色或具枣红色烟去状的斑纹。放射肋较大,约23条,两肋间尚有细肋3条。生长线国密,形成相当密而翘起的鳞片。

3.花鹊栉孔扇贝,贝壳近圆形,壳长38mm,与高近等。前耳比后耳稍大。左壳表面白色,具黄褐色云状花纹,有放射肋约22条。生长线近腹缘部翘起,稍呈鳞片状。左壳表面灰白色,稍显肉色斑纹。

化学成分

1.栉孔扇贝,含甘氨酸(glycine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及少量的组氨酸(histidine),脯氨酸(proline),并含饱和脂肪酸(C16:0),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(EPA)和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。此外,还含微量元素镉、铜、铅、镍、铬。

2.华贵栉孔扇贝,含碱性磷酸酶(alkaline phosphatase)。并含甘氨酸,谷氨酸,天冬氨酸,牛碘酸(taurine),精氨酸(arginine),丙氨酸(alanine),以及低含量的组氨酸,脯氨酸。其他还含饱和脂肪酸(C16:0),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。

3.花鹊栉孔扇贝,含葡萄糖胺聚糖(glycosaminoglycan,GAG),甘氨酸,谷氨酸,天冬氨酸,以及较低含量的组氨酸和脯氨酸,饱和脂肪酸(C16:0),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,二十二碳六烯酸,脂类(lipids)与晒。

药理作用

1.抗肿瘤作用,量虾夷扇贝的粮蛋白部分心肝20mg/kg剂量对小鼠S180肉瘤进行局部注射,3天后抑瘤北达99.3%;20mg/kg静注2天,抑瘤率达79.6%;对L57-178Y淋巴细胞有细胞毒作用;4-20mg/kg给小鼠静注4天,体内腹膜和肺泡两种巨噬细胞比的活性最大;但对Meth-A纤维瘤几乎无抑制作用。日本用扇贝韧带提取物注射于小鼠瘤细胞5星期后,癌瘤完全消失。

2.促生长作用,栉孔扇贝的干品以饲料方式喂饲断乳后的大鼠28天(饲料中含该蛋白质10%),与对照组比体重增长率为224.60%。代谢实验证明,扇贝中的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和储备。

3.其他作用,从日本栉孔扇贝(C.nipponensis akaxara Kwoda)的纹状肌中分离得到肌钙蛋白(troponin)-I的混合物,该物持质对ATP酶具有抑制作用。

4.毒性,华贵械了孔扇贝(C.nobilis)的贝壳中含有麻痹性剧毒物质,其含量一般小于4mu/g,最高含量达11mu/g。

性味

味甘;咸;性微温

功能主治

滋阴;养血;补肾;调中。主消渴;肾虚尿频;食欲不振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煮食,10-25g。
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干贝

功效作用

功能
滋阴,养血,补肾,调中。
主治
用于消渴,肾虚尿频,食欲不振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10-25g。
药理作用

1、抗肿瘤作用。

2、促生长作用。

3、其他作用,从日本栉孔扇贝的纹状肌中分离得到肌钙蛋白的混合物,该物持质对ATP酶具有抑制作用。

相关论述

1、《中国海洋药物》1989,(4):18:“滋阴,养血,补肾,调中。”

2、《中国本草图录》:“滋阴,补肾,调中。用于消渴,小便频数,宿食不消症。”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将捕得的扇贝,用小刀剖壳,去肉取闭壳肌煮沸数分钟后取出,洗去粘液,晒干。

药材鉴别

药材性状
本品近圆形,两壳大小不等,左壳扁平,前、后耳大小近相等。左壳表面紫色,具少数白色斑块及小形紫色斑点,由壳顶向腹缘伸出放射肋28条左右,内面淡紫色。右壳极突,前耳较后耳大,右壳表面具紫色小形斑,反射肋较左壳宽而且突,约27条,内面白色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扇贝科动物栉孔扇贝 、华贵栉孔扇贝和花鹊栉孔扇贝
形态特征
1、栉孔扇贝又名:海扇,干贝蛤,贝壳扇形,壳质薄,一般壳长85mm左右,高93mm,宽约为高的1/3,侧扁,左壳凸,右壳稍平。壳顶尖,位于前端正中央。自壳顶向前、后方各自伸出前耳和后耳,前耳大,其长度约为后耳的2倍。两壳前耳的形状不同,左壳前耳呈三角形,表面有细肋多条,右壳前耳腹面有一缺刻,使前耳呈倒梯形,表面亦有肋状突起,在耳与壳缘交界处,有一个三角形皱褶状小区,该小区向前的壳缘上,有6-10余枚栉状小齿,故称栉孔,即为足丝孔。右壳前耳向左壳边缘卷曲。两壳的后耳同形等大。壳面颜色橙红色至紫褐色,由于个体差异变化甚大,常左壳色深,右壳色浅,生长线明显,放射肋极强大,在顶部细而平,至腹缘渐粗。左壳有较粗突起的放射肋10条左右,每两条之间,常有数条较细的放射肋;左壳主要放射肋较多,约20条以上,肋间也有细小放射肋。所有较粗放射肋上均有指甲状的棘状突起。且壳面常附生螺旋虫等小型管栖环虫。壳内面多为乳白色,也有透映壳面少量紫橙色,并且珍珠样光泽,且有与放射肋相对应肋纹。铰合线直,无齿。外韧带薄,棕色,内韧带黑褐色,嵌于三角形的韧带槽中。外套膜两叶紧贴于贝壳内面,包被着内脏团,于内脏团的中央由平滑肌、横纹肌组成的肌肉,即为白色肥大的闭壳肌。各肌痕均不明显。足圆柱形,足丝金黄色。2、华贵栉孔扇贝,贝壳圆扇形,壳长108mm左右,高与长近等。壳色华丽,呈紫褐色、黄褐色、淡红色或具枣红色烟云状的斑纹。放射肋较大,约23条,两肋间尚有细肋3条。生长线细密,形成相当密而翘起的小鳞片。3、花鹊栉孔扇贝,贝壳近圆形,壳长38mm,与高近等。前耳比后耳稍大。左壳表面白色,具黄褐色云状花纹,有放射肋约22条。生长线近腹缘部翘起,稍呈鳞片状。左壳表面灰白色,稍显肉色斑纹。
生长环境
1、栖息于低潮线至20余米的水清流急的岩石上或沙砾较多的海底,以足丝固着后,微张两壳以鳃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。雌雄异体,1年性成熟,卵巢为橙黄色,精巢乳白色,繁殖期5-7月,生殖时最适温度16-19℃。我国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。现已大量人工养殖。2、多生活于浅海2-4m水深的沙质海底。我国分布于南海。但产量少。3、生活于潮间带。我国分布于南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