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平蓟

罗平蓟,中药名。为菊科罗平蓟CirsiumbelingschanicumPetr.exHand.-Mazz.的根。分布于四川等地。具有凉血止血,补虚利水,祛风解毒的功效。吐血,下血,跌打损伤,虚弱,水肿病,痈疡红肿,痒疹,疥癣。
别名 刺盖草、大刺盖、大牛夻口
药味 味苦
药性
归经 味苦,性平。入肝、脾、肺三经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凉血止血,补虚利水,祛风解毒。
主治 吐血,下血,跌打损伤,虚弱,水肿病,痈疡红肿,痒疹,疥癣。
罗平蓟
  • 罗平蓟
  • 罗平蓟
罗平蓟
拼音注音
Luó Pínɡ Jì
别名

刺盖草、大刺盖、大牛夻口

来源

菊科罗平蓟Cirsium belingschanicum Petr. ex Hand.-Mazz.,以入药。

生境分布

云南、贵州。

性味

苦,平。

功能主治

清热,凉血,利水,祛风,补虚。主治吐血,下血,水肿病,虚弱,跌打损伤,痈疡红肿,痒疹,疥癣。

用法用量

1~2两,水煎服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罗平蓟

功效作用

功能
凉血止血,补虚利水,祛风解毒。
主治
吐血,下血,跌打损伤,虚弱,水肿病,痈疡红肿,痒疹,疥癣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
相关论述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“凉血,利水,祛风,补虚,治吐血,下血,水肿病,虚弱,跌打损伤,痈疡红肿,痒疹,疥癣。”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秋季采根,晒干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菊科罗平蓟。
形态特征
罗平蓟:多年生草本,高达1.5米。根粗壮,须根白色。茎直立,具明显纵棱槽,疏生卷曲的细柔毛。叶互生,披针形,长15-40厘米,边缘羽状深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,顶端有针刺,边缘有针刺及小睫毛和锯齿,基部宽,下延成耳状,上面绿色或深绿,下面灰白色,密被白色蛛网状毛,茎上部叶渐次变小。头状花序,生茎和枝端部;总苞1-4裂,外层最短,披针形,向内逐渐延长,成线状披针形,上端有小白硬刺;全为两性花;花冠管细长,5深裂;雄蕊5,生冠管膨大处,花药联合成圆柱状;花柱先端2浅裂。瘦果,矩圆形或圆柱形,干后冠毛黄红色。花期5-6月。果期7-8月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四川等地。
生长环境
生于路旁草丛中向阳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