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叶仔

七叶仔,中药名。为楝科植物海南地黄连MunroniahainanensisHowetT.Chen的枝叶。分布于海南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。常用于蛇咬伤。
别名 七叶子
药味 味微甘
药性
归经 味微甘,性凉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清热解毒。
主治 用于蛇咬伤。
七叶仔
  • 七叶仔
  • 七叶仔
七叶仔
别名

海南地黄连

来源

楝科七叶仔Munronia hainanensis How et T. Chen,以枝、叶入药。

生境分布

广东。

性味

微甘,凉。

功能主治

清热解毒。主治蛇咬伤。

用法用量

鲜叶1两捣汁内服,药渣单味或加雄黄、冰片涂搽伤口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七叶仔

功效作用

功能
清热解毒。
主治
用于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捣汁,鲜叶猪、羊30克,马、牛120克。外用:鲜叶捣烂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楝科植物海南地黄连。
形态特征
海南地黄连:直立灌木,高30-50厘米;茎不分枝,无毛或上部被紧贴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,常聚生于茎上部,有5(3-7)小叶,长8-12厘米,叶柄及叶轴被短柔毛;小叶片膜质,椭圆形,长5-7.5厘米,宽2-3厘米,先端渐尖,全缘或具疏钝齿,侧生者较小,基部偏斜,叶面无毛,背面沿脉被紧贴短柔毛,侧脉5对,纤细;顶生小叶具柄。总状花序腋生,少花;总花梗长5-10毫米,最后下弯,被短柔毛;花梗短,及花萼被短柔毛;萼片线状披针形,长2-3毫米,渐尖且外弯;花冠白色,花冠管长2.3厘米,疏被广展长柔毛,裂片5,倒披针形,长约10毫米,沿中脉被长柔毛;雄蕊管长约3厘米,上部突出,无毛,裂片线状披针形,与花药互生;花药椭圆形,长约1毫米,渐尖,背面疏被毛,无柄。蒴果偏球形,疏被星状柔毛。花期5月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海南。
生长环境
生于路旁灌丛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