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油麻藤

宁油麻藤,中药名。为豆科植物宁油麻藤MucunapaohwashanicaTangetWang的根。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。具有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之功效。常用于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肿痛,痈肿疖疮。
别名 -
药味 味苦、涩
药性
归经 味苦、涩,性凉。归心经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
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肿痛,痈肿疖疮。
宁油麻藤
  • 宁油麻藤
  • 宁油麻藤
  • 宁油麻藤
宁油麻藤
来源

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宁油麻藤Mucuna paohwashanica Tang et Wang,以根入药。多鲜用。

性味

甘、微苦,涩。

功能主治

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用于跌打肿痛,骨折,痈肿疮疖。

用法用量

鲜根1~2两,水煎服;并用鲜根捣烂,调酒炒热外敷。治痈肿疮疖,用鲜根加盐少许,捣烂外敷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宁油麻藤

功效作用

功能
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
主治
用于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肿痛,痈肿疖疮。
用法用量
内服:12-18克,煎汤。外用:捣敷患处。
相关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“根:味苦、涩,性凉。有活血散瘀、消肿止痛的功效。用于跌打损伤、骨折、风湿肿痛、痈肿疖疮。”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全年可采,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豆科植物宁油麻藤。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质藤本。根粗壮。藤表皮光滑,淡红色。小叶3片,薄纸质,总叶柄长达9厘米,叶背有黄色毛,顶生小叶阔椭圆形或菱状卵形,长7-11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近圆形,柄长3厘米;侧生小叶偏斜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柄长5厘米。秋季开花,总状花序长达20厘米,下垂;花紫黑色,长达4厘米。荚果冬季成熟,长8-10厘米,宽3厘米,有翅和皱褶,被黄色硬毛;种子近扁圆形,长1.5厘米,宽1.2厘米,厚5毫米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。
生长环境
生于山坡、路旁灌木丛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