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人蕉花

美人蕉花,中药名。为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美人蕉CannaindicaL.的花。植物美人蕉,全国各地普遍栽植,亦有野生于湿润草地。原产于印度。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。主治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。

别名 -
药味 味甘、淡
药性
归经 味甘、淡,性凉。入肝经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凉血止血。
主治

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。

美人蕉花
  • 美人蕉花
  • 美人蕉花
美人蕉花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美人蕉花

拼音注音
Měi Rén Jiāo Huā
出处

《广州植物志》

来源

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

功能主治

为止血药,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美人蕉花

拼音注音
Měi Rén Jiāo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India Canna
出处

出自《广州植物志》
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na indica L.

采收和储藏:花开时采收,阴干。

生境分布

全国各地普遍栽植,亦有野生于湿润草地。原产于印度。

原形态

美人蕉,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l.5m,全株绿色无毛,被蜡质白粉。具块状根茎。地上枝丛生。单叶互生;具鞘状的叶柄;叶片卵状长圆形,长10-30cm,先端尖,全缘或微波状,基部阔楔形至圆形。总状花序,花单生或对生;每花具1苞片,苞片卵形,长约1.2cm;萼片3,绿白色,先端带红色,长约1cm;花冠大多红色,管长约1cm,花冠裂片披针形,长约3cm;外轮退化雄蕊2-3枚,鲜红色,倒披针形,长约4cm;唇瓣披针形,长约3cm,弯曲;发育雄蕊花药和花丝相连接处稍呈弯曲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1。蒴里,长卵形,绿色,具柔软刺状物,长1.2-1.8cm。花、果期3-12月。

归经

心;脾经

性味

味甘;淡;性凉

功能主治

活血止血。主吐血;衄血;外伤出血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6-15g。

各家论述

1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补肾虚。治血崩,白带,月经不调,痈毒初起红肿热痛。

2.《重庆草药》:小芭蕉头花叶,过路黄各等分,生捣绒,炒热,包肚子,治小儿肚胀发热。
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美人蕉花

功效作用

功能

凉血止血。

主治

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6-15g。

注意事项

孕妇禁用。

相关论述

1、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“治外伤性出血。”

2、《安徽中草药》:“治吐血,鼻衄。”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
1、治吐血,鼻衄,美人蕉花6g,白茅根30g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
2、治外伤出血,美人蕉花10-15g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花开时采收,阴干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
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美人蕉。

形态特征

美人蕉,别名兰蕉《农圃六书》,水蕉《生草药性备要》,虎头蕉《纲目拾遗》,莲蕉《台湾府志》,昙华《药圃回春》,小芭蕉《四川中药志》,洋巴蕉、破血红《江西药用植物名录》,红花蕉《广东药用植物名录》。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l.5m,全株绿色无毛,被蜡质白粉。具块状根茎。地上枝丛生。单叶互生;具鞘状的叶柄;叶片卵状长圆形,长10-30cm,先端尖,全缘或微波状,基部阔楔形至圆形。总状花序,花单生或对生;每花具1苞片,苞片卵形,长约1.2cm;萼片3,绿白色,先端带红色,长约1cm;花冠大多红色,管长约1cm,花冠裂片披针形,长约3cm;外轮退化雄蕊2-3枚,鲜红色,倒披针形,长约4cm;唇瓣披针形,长约3cm,弯曲;发育雄蕊花药和花丝相连接处稍呈弯曲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1。蒴果,长卵形,绿色,具柔软刺状物,长1.2-1.8cm。花、果期3-12月。

分布区域

原产于印度。

生长环境

全国各地普遍栽植,亦有野生于湿润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