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骨梢

鹅骨梢,中药名。为紫金牛科植物鹅骨梢Rapaneaneriifolia(Sieb.etZucc.)Mez的叶、根皮。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及云南,几乎遍及全国。具有清热解毒,凉血,祛湿之功效。常用于乳腺炎初起;外用适用于湿疹,疮疖。
别名 密花树
药味 味淡
药性
归经 味淡,性寒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清热解毒,凉血,祛湿。
主治 乳腺炎初起;外用适用于湿疹,疮疖。
鹅骨梢
  • 鹅骨梢
  • 鹅骨梢
鹅骨梢
别名

密花树

来源

紫金牛科鹅骨梢Rapanea neriifolia (Sieb. et Zucc.) Mez,以叶、根皮入药。

生境分布

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中南、西南。

性味

淡,寒。

功能主治

清热解毒,凉血,祛湿。治乳腺炎初起。外用治湿疹,疮疖。

用法用量

根皮1~2两;外用适量,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外洗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鹅骨梢

功效作用

功能
清热解毒,凉血,祛湿。
主治
乳腺炎初起;外用适用于湿疹,疮疖。
用法用量
根皮50-100g。外用适量,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外洗。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治乳腺炎初起,湿疹,疮疖:用鲜根(刮去粗皮)1-2两,水煎服,并用鲜叶捣烂外敷,或水煎外洗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全年可采,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紫金牛科植物鹅骨梢 。
形态特征
灌木或小乔木,高3-7m,小枝无毛,灰褐色,具皮孔。叶互生,革质,长圆状倒披针形,基部有时下延,全缘,无毛,上面中脉下凹,背面中脉隆起,侧脉多而不显。伞形花序或花簇生,着生于叶腋的或落叶的小短枝上,小短枝具有覆瓦状排列的苞片,苞片宽卵形具缘毛,花萼基部连合,萼裂片卵形,具缘毛,有时具腺点,花瓣淡绿色,有时淡紫色,基部连合,卵形或椭圆形,开放时反卷,具腺点,内面中部以上及边缘密被乳头状突起,花药卵形,顶端常具乳头突起状,子房卵形,花柱极短,柱头紫褐色有时具纵腺条纹或纵肋。果球形或近卵形,直径4-5mm,灰绿色或紫黑色。花期3-5月,果期10-12月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及云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