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蔺叶

马蔺叶,中药名。为鸢尾科植物马蔺(IrislacteaPall.var.chinensis(Flsch.)Koidz.)的叶片。夏、秋季采收,扎把晒干或鲜用。生于荒地、山坡草地或灌丛中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味酸、咸。具有清热通淋的功效,主治喉痹、痈疽、淋病等病证。
别名 -
药味
药性 -
归经 酸,咸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清热通淋。
主治 喉痹,痈疽,淋病等病证。
马蔺叶
  • 马蔺叶
  • 马蔺叶
马蔺叶
拼音注音
Mǎ Lìn Yè
出处

《纲目》

来源

驾尾科植物马蔺叶片

性味

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:"味酸咸。"

注意

《别录》:"多服令人溏泄。"

功能主治

治喉痹,痈疽,淋病。

①《本经》:"去白虫。"

②《别录》:"疗喉痹。"

③《本草汇言》:"治大便不通及小便砂石淋浊诸证。"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捣汁。

复方

治喉痹咽塞,喘息不通:马蔺根叶三两。切,以水一大升半,煮取一大盏,去渣,细细吃。(《近效方》)

摘录
《中药大辞典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马蔺叶

功效作用

功能
清热通淋。
主治
喉痹,痈疽,淋病等病证。
用法用量
内服煎汤,3~9克;或捣汁。
注意事项
~多服令人溏泄。~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治喉痹咽塞,喘息不通:马蔺根叶三两。切,以水一大升半,煮取一大盏,去渣,细细吃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夏、秋季采收,扎把晒干或鲜用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鸢尾科植物马蔺。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根茎木质化,粗壮,斜升,近地面有大量呈纤维状的老叶叶鞘。须根粗长,黄白色。叶簇生,坚韧,近于直立;叶片条形,长40-50cm,宽4-6mm,先端渐尖,全缘,基部套褶;无中脉,具多数平行脉。花茎先端具苞片2-3片,内有2-4花;花梗长3-6cm;花浅蓝色、蓝色、蓝紫色,花直径5-6cm,花被裂片6,2轮排列,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;雄蕊3,花药黄色;子房长3-4.5cm,直径1-1.4cm,花柱分枝扁平,拱曲,先端2裂。蒴果长圆柱状,长4-6.3cm,直径1-1.3cm,有明显的6条纵棱,先端具喙。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,黑褐色。花期5-7月,果期6-9月。
生长环境
生于荒地、山坡草地或灌丛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