岗松根

岗松根,中药名。为桃金娘科植物岗松BaeckeafrutescensL.的根。分布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具有祛风除湿,解毒利尿之功效,用于感冒发热,风湿痹痛,胃痛,肠炎,黄疸,小便淋痛,脚气,湿疹,虫蛇咬伤。
别名 扫把枝根
药味 苦、辛
药性
归经 苦、辛,寒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祛风除湿,解毒利尿。
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,风湿痹痛,胃痛,肠炎,黄疸,小便淋痛,脚气,湿疹,虫蛇咬伤。
岗松根
  • 岗松根
  • 岗松根
岗松根
拼音注音
Gǎnɡ Sōnɡ Gēn
别名

扫把枝根

来源

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岗松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eckea frutescens L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

灌木或小乔木。嫩枝纤细,多分枝。叶小,对生;无柄,或有短柄;叶片狭线形或线形,长5-10mm,宽约1mm,洗端尖,上面有沟,下面突起,有透明油腺点;中永1条,无侧脉。花小,白色,单产一于叶腋内;苞片早落;花梗长1-1.5mm;萼管钟状,长约1.5mm,萼齿5,细小三角形;花瓣5,长约1.5mm,基部狭窄成短柄;雄蕊10枚或稍少,成对与萼齿对生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短,宿存。蒴果小,长约2mm;种子扁平,有角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1月。

归经

归肺;脾;肚经

性味

味苦;辛;性寒

功能主治

祛风除湿;解毒利尿。主感冒发热;风湿痹痛;胃痛;肠炎;黄疸;小便淋痛;脚气;湿疹;虫蛇咬伤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9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洗。
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岗松根

功效作用

功能
祛风除湿,解毒利尿。
主治
用于感冒发热,风湿痹痛,胃痛,肠炎,黄疸,小便淋痛,脚气,湿疹,虫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洗。
相关论述
《风科集验方》:“类人参,服之益人,兼解诸虫毒。”(引自《普济方》)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
1、治感冒高热,胃痛,风湿筋骨痛,膀胱炎:岗松根15-30g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本草选编》)

2、治风湿筋骨痛,胃痛腹胀,肠胃腹泻:岗松根15-30g。水煎服。

3、治心脏病:鲜岗松根、茶树根、猕猴桃根各60g,猪心1个。共炖服。(2-3方出自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4、治肝炎:岗松根30g。水煎调糖服。(《惠阳地区中草药》)

5、治蛇咬伤:扫把枝根、千斤拔、乌柏木根、马鞭草各适量,共捣烂用酒冲服,渣涂伤口四周。(《北海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桃金娘科植物岗松。
形态特征
岗松又名:羊脷木、石松草、铁扫把、短叶岗松。灌木或小乔木。嫩枝纤细,多分枝。叶小,对生;无柄,或有短柄;叶片狭线形或线形,长5-10mm,宽约1mm,先端尖,上面有沟,下面突起,有透明油腺点;中脉1条,无侧脉。花小,白色,单生于叶腋内;苞片早落;花梗长1-1.5mm;萼管钟状,长约1.5mm,萼齿5,细小三角形;花瓣5,圆形,长约1.5mm,基部狭窄成短柄;雄蕊10枚或稍少,成对与萼齿对生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短,宿存。蒴果小,长约2mm;种子扁平,有角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1月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生长环境
生于低丘及荒山草坡与灌丛中,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