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,中药名。为鸭科动物家鹅Ansercygnoidesorientalis(L.)的血、胆、肉。以华东、华南地区饲养较多。鹅血具有解毒之功效;鹅胆具有解热,止咳,消痔疮之功效;鹅肉具有益气补虚,和胃止渴之功效。常用于虚羸,消渴。
别名 竹叶白前,石蓝,鹅管白前,土白前,鹅白前,嗽药,红前,草白前,毛白前
药味 苦,辛
药性
归经 肺经
分类 化痰止咳平喘药
产地 湖北,江西
功能 鹅血:解毒。鹅胆:解热,止咳,消痔疮。鹅肉:益气补虚,和胃止渴。
主治 虚羸,消渴。
鹅
  • 鹅
  • 鹅
  • 鹅
  • 鹅
鹅
拼音注音
é
别名

家鹅

来源

雁行目鸭科家鹅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 (L.),以入药。

生境分布

全国各地。

性味

鹅血:咸,平。

鹅胆:苦,寒。

功能主治

鹅血:解毒。主治晚期血吸虫病。生鹅血半杯,加少许热黄酒饭后服,每日1~2次。此方连续服用,有改善体征,消除腹水,缩小肝脾之效;对血吸虫病,侏儒症,有促使发育之功。治噎嗝反胃:饭后服生鹅血,服法同上。

鹅胆:解热,止咳,消疮痔。主治慢性气管炎,咳嗽气喘。鹅胆每次吞服1个,每日2次(“鹅去氢胆酸”可治慢性气管炎)。

鹅脂:治手足皲裂。外用涂擦患部,每日2~3次。

鹅涎:治骨刺鲠喉。

备注

近年来,将鹅血制成鹅血片,有缓解恶性肿瘤,提升白血球的作用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鹅

功效作用

功能
鹅血:解毒。鹅胆:解热,止咳,消痔疮。鹅肉:益气补虚,和胃止渴。
主治
虚羸,消渴。
用法用量
鹅血:内服:乘热生饮,100-200ml;或制成糖浆、片剂服。鹅胆:外用:适量,涂敷。内服:取汁。鹅肉:内服:适量,煮熟,食肉或汤汁。
注意事项
湿热内蕴者禁食。
相关论述
《纲目》:“师旷《禽经》云:‘脚近臎者能步’,鹅,鹜是也。又云:‘鹅伏卵则逆月’,谓向月取气助卵也。性能啖蛇及蚓,制射工,故养之能辟虫虺,或言鹅性不食生虫者,不然。”

临床应用

临床应用
将鹅血制成鹅血片,有缓解恶性肿瘤、提升白细胞的作用。
相关配伍

1、治晚期血吸虫病:生鹅血半杯,加少许热黄酒饭后服,每日1-2次。此方连续服用,有改善体征,消除腹水,缩小肝脾之效。对血吸虫病,侏儒症,有促使发育之功。(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)

2、治骨刺鲠喉:鹅涎,含漱。(《本草纲目》)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四季均可宰杀,冬季最好。

动物学信息

动物属种
鸭科动物家鹅。
形态特征
家鹅,又名鹅、舒雁、家雁。体长约60-80cm。嘴扁阔,前额有肉瘤,雄者膨大,黄色或黑褐色。颈长。体躯宽壮,龙骨长,胸部丰满。尾短。羽毛白色或灰色。脚大有蹼,黄色或黑褐色。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。
分布区域
以华东、华南地区饲养较多。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