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杉果,中药名。为松科植物苍山冷杉AbiesdelavayiFranch.的种子。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具有温中理气,散寒止痛之功效。常用于发痧气痛,脘腹冷痛,疝气痛。
发痧气痛,脘腹冷痛,疝气痛。
唐则(藏名)
《四川中药志》
为松科植物苍山冷杉的种子。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。轻轻打下鳞片与种子,筛取种子供用。
生长于高山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苍山冷杉,又名:塔杉。
常绿乔木,高约20~30米,树冠塔形,树皮灰色或灰褐色,深裂。小枝亮红褐色或灰褐色,光滑。叶线形,长1~1.5厘米,先端钝形并现凹缺,全缘且反卷,基部狭小,上面中脉凹下,下面中脉凸起,两侧各具一气孔带。花单性,同株;雄球花短而下垂,呈圆柱形或长椭圆形,着生于小枝基部的叶腋,花药朱红色,2室,冠以球形的药隔;雌球花呈长圆形,直立,位于小枝的先端。具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及鳞片,在其内基部各具2胚珠。球果长圆柱或长卵圆形,长7~10厘米,基部粗大,木质,紫黑色;鳞片扇形;苞片淡紫色,长圆匙形,基部狭窄而成长柄,成熟时鳞片和苞片均脱落。种子具翅。花期春季。果熟期秋季。
性温,味辛,无毒。
理气散寒。治发痧气痛,胸腹冷痛及小肠疝气。
内服:煎汤,3~4钱;或煅存性研末。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药材基源:为松科植物苍山冷杉的种子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bies delavayi Franch.
采收和储藏:秋季球果近成熟时采摘,轻轻打下鳞片及种子,然后筛出种子,生用或炒用。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0-4400m的高山地带,多为纯林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常绿乔木,高达25m,胸围达1m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纵裂;大枝平展,树冠塔形。小枝无毛,一年生枝红褐色或褐色,二至三年生枝暗褐色。叶密生,辐射伸展,或枝条下面之叶排成2列,上面之叶斜上伸展,条形,通常微呈镰状,边缘向下反卷。长0.8-3.2cm,宽1.7-2.5mm,先端凹缺,上面亮绿色,下面中脉两侧各有1条粉白色气孔带,白粉带常被反卷的叶缘遮盖;树脂道2个,边生。雌雄同株,球花单生于去年枝上的叶腋,雄球花成穗状圆柱形,下垂;雌球花直立。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,长6-10cm ,径3-4cm,熟时黑色,被白粉,有短梗;中部种鳞状四方形,苞鳞露出,先端有急尖的长尖头,外曲。种子窄三角状卵形,种翅较种子为短。花期5月,果熟期10月。
性状鉴别 种子略呈楔形,上端有膜质的翅。气微,味淡。
辛;性温
湿中理气;散寒止痛。主发痧气痛;脘腹;冷痛,疝气痛
内服:煎汤,9-12g;或浸酒;或煅存性研末。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冷杉果
温中理气,散寒止痛。
发痧气痛,脘腹冷痛,疝气痛。
内服:煎汤,9-12g;或浸酒;或煅存性研末。
孕妇慎用。
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“理气散寒,治发痧气痛、胸腹冷痛及小肠疝气等症。”
1、治胃痛、腹痛:冷杉果6g,胡椒、吴茱萸各3g。研末,兑酒冲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2、治小肠疝气:冷杉果、荔枝核、山茴香、澄茄、橘核各6g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秋季球果近成熟时采摘,轻轻打下鳞片及种子,然后筛出种子,生用或炒用。
种子略呈楔形,上端有膜质的翅。气微,味淡。
松科植物苍山冷杉。
苍山冷杉,又名高山枞、塔杉。乔木,高达25米,胸径达1米;树皮粗糙,纵裂,灰褐色;大枝平展,树冠尖塔形;小枝无毛,稀嫩枝有毛叶枕之间微有凹槽,一年生枝红褐色或褐色,二, 三年生枝暗褐色、褐色或暗灰褐色;冬芽圆球形,有树脂。叶密生,辐射伸展,或枝条下面之叶排列成两列,上面之叶斜上伸展,条形,通常微呈镰状,边缘向下反卷,长0.8-3.2(多为1.5-2)厘米,宽1.7-2.5毫米,先端有凹缺,上面光绿色,下面中脉两侧各有一条粉白色气孔带,白粉带常被反卷的叶缘遮盖,横切面两侧卷曲、两端急尖,有2个边生树脂道, 上面至两端下侧有一层连续排列的皮下层细胞,稀两端二层,下面中部有二层皮下层细胞。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,熟时黑色,被白粉,长6-11厘米,径3-4厘米,有短梗,中部种鳞扇状四方形,长1.3-1.5厘米,宽1.4-1.8厘米;苞鳞露出,先端有凸尖的长尖头,尖头长3-5毫米,通常向外反曲;种子常较种翅为长,种翅淡褐色或褐色。花期5月,球果10月成熟。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