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儿根

蒲儿根,中药名。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蒲儿根SencciooldhamianusMaxim.的全草。蒲儿根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地区及陕西、甘肃等省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。常用于痈疖肿毒。

别名 猫耳朵、肥猪苗
药味 味辛、苦
药性
归经 味辛、苦,性凉。归心、膀胱经
分类 -
产地 -
功能 清热解毒。
主治

用于痈疖肿毒。

蒲儿根
  • 蒲儿根
  • 蒲儿根
  • 蒲儿根
  • 蒲儿根
蒲儿根
拼音注音
Pú ér Gēn
别名

猫耳朵、肥猪苗

来源

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蒲儿根Senecio oldhamianus Maxim.,以全草入药。春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性味

辛、苦,凉。有小毒。

功能主治

清热解毒。用于痈疖肿毒。

用法用量

外用适量,鲜草捣烂敷患处。
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蒲儿根

功效作用

功能

清热解毒。

主治

用于痈疖肿毒。

用法用量

常用量9-15g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研末调敷。

注意事项

孕妇禁用。

临床应用

相关配伍

1、治疮毒化脓:蒲儿根、枇杷树皮各适量,捣烂,敷患处。

2、治跌打伤:根适量捣烂,敷伤处;又方:根5钱,水煎服。(1-2方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)

药材鉴别

药材性状

本品长20-80cm,茎圆柱形,具纵条纹,下部被蛛丝状绵毛,上部近无毛,上部多分枝。表面灰绿色。断面不整齐,近白色。叶片草质或近膜质,皱曲或破碎,完整者平展后为心状圆形或阔卵状心形,叶面淡黄绿色,近无毛,背面灰绿色,密被白色蛛丝状绵毛;叶柄长1.5-6cm。茎、枝顶端有头状花序组成的伞房状花序,总花序梗纤细,长1-2.5cm;总苞宽钟形,长3-4mm;花黄色,舌状花1层,舌片顶端全缘或3齿裂;管状花多数,长5-6mm。偶见倒卵状圆柱形瘦果,长约1mm,具白色长冠毛。气微,味苦。以茎、枝多,叶完整,色绿者为佳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
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蒲儿根。

形态特征
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30-80厘米。茎直立,单一或稍有分枝,具白色软毛或近乎光滑。基生叶丛生,花后脱落,柄长3-6厘米,基部具鞘;叶片肾圆形,长约2.5厘米,宽约3厘米,边缘具不整齐的三角形齿,上面稍有细毛,下面有白色蛛丝毛密生;中部叶有短柄,叶片肾圆形至广卵状心形,长3.5-4厘米,宽4-4.5厘米,先端短尖,被毛同基生叶;上部叶宽卵形,较小。春、夏季开花,头状花序小而多数,具细梗,排成伞房状;总苞钟形,基部无小苞,总苞片条状披针形,边缘膜质;缘花舌状,1层,舌片橘黄色,椭圆形,先端全缘或3齿裂;中央管状花多数,先端5裂。瘦果圆筒形,具纵棱,稍有细毛;冠毛白色,长约2-3毫米。

分布区域

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地区及陕西、甘肃等省。

道地产区

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地区及陕西、甘肃等省。

生长环境

生于林下湿地,山坡路旁,水沟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