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葵子,中药名。为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Livistonachinensis(Jacq.)R.Br.的种子。分布于我国南部。具有活血化瘀,软坚散结之功效。主治慢性肝炎,症瘕积聚。
慢性肝炎,症瘕积聚。
葵树子
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种子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vistona chinensis(Jacq.)R.Br.
采收和储藏:春季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生态环境:栽于庭园或宅旁,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南部。
蒲葵,乔木,高达20m。叶阔肾状扇形,直径达lm以上,掌状深裂至中部,裂片线状披针形,基部阔4-4.5cm,先端长渐尖,2深裂,其分裂部分下垂,长达50cm;叶柄长达2m,下部两侧有逆刺。花序呈圆锥状,粗壮,长约lm,总梗上有6-7个佛焰苞,约6个分枝花序,长达35cm,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,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,小花枝长10-20cm。花小,两性,黄绿色,长约2mm;萼片3,覆瓦状排列;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,3裂几达基部;雄蕊6,花丝合生成一环并贴生于花冠基部;子房由3个近分离的心皮组成,3室。核果椭圆形,状如橄榄,长1.8-2.2cm,径1-1.2cm,黑褐色。种子椭圆形,长1.5cm,直径0.9cm。花期4月。
种子含酚类,还原糖,鞣质,三酰甘油(triglyceride),氨基酸:赖氨酸(lysine)、丝氨酸(serine)、精氨酸(arginine)、脯氨酸(proline)、酪氨酸(tyrosine)、缬氨酸(valine)、异亮氨酸(isoleucine)、苯丙氨酸(phenvlanine),糖,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(ascorbic acid)。果壳与核仁的油主要含油酸(ole-ic acid)。
对蛋白激酶C的抑制作用:蒲葵子醇提取物对蛋白激酶C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,40μm/ml和100μg/ml的抑制率分别为56.2%和66.6%。已知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,提示蒲葵予的抗癌活性可能与此有关。
味甘;苦;性平;小毒
活血化瘀;软坚散结。主慢性肝炎;症瘕积聚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蒲葵子
活血化瘀,软坚散结。
慢性肝炎,症瘕积聚。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不可过量。
1、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“抗癌。”
2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:“主治慢性肝炎,白血病,食道癌,鼻咽癌,胃癌,乳腺癌,子宫肌瘤,子宫颈癌。”
1、治各种癌症,葵树子(干品)30g。水煎1-2小时服。或与猪肉炖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2、治肺癌,葵树子、半枝莲各60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(《抗癌本草》引《草药手册》)
3、治绒毛膜上皮癌、恶性葡萄胎肺转移,蒲葵子、八月札、半枝莲、穿破石各60g。水6碗,煎至1碗内服,药渣再煎服1次。10d为1疗程。或同时并用化疗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4、治恶性葡萄胎、白血病,葵树子30g,红枣6枚。水煎,每日2次服,连续20剂为1疗程。(《常用食物中药》)
春季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种子椭圆形,长1.5cm,直径0.9cm。
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。
蒲葵,乔木,高达20m。叶阔肾状扇形,直径达lm以上,掌状深裂至中部,裂片线状披针形,基部阔4-4.5cm,先端长渐尖,2深裂,其分裂部分下垂,长达50cm;叶柄长达2m,下部两侧有逆刺。花序呈圆锥状,粗壮,长约lm,总梗上有6-7个佛焰苞,约6个分枝花序,长达35cm,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,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,小花枝长10-20cm。花小,两性,黄绿色,长约2mm;萼片3,覆瓦状排列;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,3裂几达基部;雄蕊6,花丝合生成一环并贴生于花冠基部;子房由3个近分离的心皮组成,3室。核果椭圆形,状如橄榄,长1.8-2.2cm,径1-1.2cm,黑褐色。种子椭圆形,长1.5cm,直径0.9cm。花期4月。
分布于我国南部。
我国南部。
栽于庭园或宅旁,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