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湖南药物志》
为豆科植物鹿藿的根。
治小儿疳积,妇女痛经,瘰疬,疖肿。
①治小儿疳积:鹿藿根三钱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月经痛:鹿藿根三钱,川芎三钱,木防己四钱,算盘子根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疖毒:鹿藿根煨熟,加盐捣烂涂敷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④治蛇咬伤:鹿藿根捣烂敷伤处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⑤治瘰疬:鹿藿根五钱。用瘦肉二两煮汤,以汤煎药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的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
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根,除去泥土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200m的山坡杂草中或附攀树上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鹿藿 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各部密被淡黄色柔毛。茎蔓长。3出复叶,顶生小叶近于圆形,长2.5-6cm,宽2.5-5.5cm,先端急尖或短渐尖;侧生小叶斜阔卵形,或斜阔椭圆形,长2-6cm,宽1.5-2.5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;叶片纸质,上面疏被短柔毛,背面密被长柔毛和橘黄色透明腺点;托叶线状披针形,不脱落。
总状花序腋生,花10余朵;长约7mm;花萼钟状,5裂;花冠黄色,龙骨瓣有长喙;雄蕊10,二体,花药1室;子房上位,胚珠2,花柱长,基部弯曲,被毛,柱头头状。荚果短,长圆形,红紫色,长约1.5cm,阔约9mm;种子1-2粒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5-9月,果期7-10月。
大肠;脾;肺经
味苦;性平
活血止痛;解毒;消积。主妇女痛经;瘰疬;疖肿;小儿疳积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①治小儿疳积: 鹿藿根三钱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②治月经痛: 鹿藿根三钱,川芎三钱,木防己四钱,算盘子根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③治疖毒:鹿藿根煨熟,加盐捣烂涂敷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④治蛇咬伤: 鹿藿根捣烂敷伤处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⑥治瘰疬: 鹿藿根五钱。用瘦肉二两煮汤,以汤煎药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: 鹿藿根
1、治小儿疳积:鹿藿根15g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2、治痛经:鹿藿根9g,川芎9g,木防己12g,算盘子根9g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3、治风湿关节痛、腰肌劳损:鹿藿根30~45g,水煎服;或加猪脚1个,水炖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4、治瘰疬:鹿藿根15g。用瘦肉60g煮汤,以汤煎药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5、治疖毒:鹿藿根煨熟,加盐捣烂涂敷。(《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)
6、治蛇咬伤:鹿藿根捣烂敷伤处。(《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)